历史故事:吕公著劝皇上远离奸佞小人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11月13日】

【原文】

知开封府吕公著(1)上疏曰:“自昔人君遇灾者,或恐惧以致福,或简诬(2)以致祸。上以至诚待下,则下思尽诚以应之,上下尽诚而变异不消者,未之有也。唯君人者去(3)偏听独任之弊,而不主先入之语,则不为邪说所乱。颜渊问为邦(4),孔子以远佞人(5)为戒。盖佞人唯恐不合于君,则其势易亲;正人唯恐不合其义,则其势易疏。惟先格王(6)正厥事(7),未有事正而世不治者也。”
(出自《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注释】

(1)吕公著:(1018年-1089年),字晦叔,下蔡(今凤台县)人。北宋大臣,吕夷简之子。幼时好学,竟至忘寝食。父亲特异之,曰:“他日必为公辅。”后果与司马光同为宰相。
(2)简诬:轻慢欺罔。简,轻慢。诬,把假的说成真的。
(3)去:弃,丢,除掉。
(4)为邦:治理国家。邦,国家。
(5)远佞(音泞)人:疏远巧言谄媚之人。佞,善辩,巧言谄媚。
(6)格王:感通君王之心。格,矫正,使行为端正。
(7)正厥事:纠正他不当的行事。厥,他的。

【语译参考】

开封府知府吕公著上疏说:“自古以来人君遇到灾变,有的恐惧修省而致福,有的简慢欺罔而致祸。皇上以至诚对待臣下,那么臣下也竭尽忠诚来报答,上下都竭尽诚意而灾异不消失的,是不会有的。只要君主去除偏听独任的弊病,而不以先听到的言语为主,就不会被邪说所惑乱。颜渊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孔子以疏远奸佞之人为告诫。奸佞之人唯恐不符合君主的心思,故而他们的情况容易被君主亲近;正直之人唯恐不符合于正义,故而他们的情况容易被君主疏远。要先宽解君王之心,再纠正他行事的不当,没有事正而天下不治的。”

【研析】

吕公著有空闲时就替皇帝讲解《论语》,说明君王要“返身修德”。他善于讲经议论,言简意赅。故本文亦以颜渊问孔子治国之道为例,说明为人君者,定要远离奸佞小人,才不会被他们谄媚之语所惑乱。因为小人,他们一心只想讨好君王,选择性的说迎合君主的话,遂得君主欢心;而正直之人,则是就事论事,先考虑是否合乎义理,当然难免忠言逆耳,不见得顺君王心意。此说明如何提谏言,何时提,以何种方式说,别人才能接受,是门大学问。吕公著特别道出,要先宽解君王之心,因为心宽解了,自能心平气和,冷静思考,对于别人的言语,能分辨是非,接受程度较高,此时再纠正不当的行为,自能收到良好效果。以今日而言,吕公著是个具有包容心,懂得心理学之人。

【延伸思考】

1.当你看到别人过失时,你会不会告诉他?如果会,通常你会选择什么时机?为什么?
2古代有德之君,当天灾降临时,立即下诏反省自己的过失,让灾难解除。而今全世界却处处灾难频传,这意味着什么?
3.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所以小人才能得逞。你认为如何做才能远离小人?

【参考资料】

1.《二十六史精粹金译下》门归 主编 建宏出版社 1994年8月出版
2.《白话续资治通鉴》(第三册)沈志华 主编 建宏出版社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