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议:网上通讯



【正见网2009年11月02日】

*正见网2009年10月22日下载、审阅,10月23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游淮阳龙湖

万亩龙湖半是莲 锦鳞白鹭各怡然
一船游客听真相 两侧荷花映笑颜

评注:这首小诗很美,内涵又很正,真是难得。四句小诗就是四幅画,组合起来则是一幅和谐而优美的影视画面,其中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内涵和喻义非常丰富。而“听真相”则是全诗的主旨,对画中的“荷花、 锦鳞、白鹭、游客”及其情态表现所可能具有的喻义,都具有正面导向和丰富、加强的作用。前人论诗有“诗眼”之说,此诗的诗眼就是“真相”。这个词不但有上述左右全诗内涵的作用,而且其用与不用,对全诗的氛围、诗品有极大的影响。当“游客”们在“听真相”时,湖中“荷花、 锦鳞、白鹭”的表现都可解释为是支持讲真相的,也都成为有灵性、有仙气的正面形象。听取了真相的游客也不再是冥顽的迷中人,而是新世纪的新人乃至返本归真的未来的神了;如将第三句稍改一下,比如“一船游客争指点”,不但原来的环境、人、物都存在,而且“游客”的形象更加活泼生动。图画和影视画面还是很美的,但其中的“荷花、 锦鳞、白鹭”顿时成了凡品,没有灵性和仙气了。而游客仍然是游客,冥顽不灵、迷中沉沦,连做客都做不长了。因此,“听真相”一语在此诗中,就象点金术士的指头,一触之间点石成金。其实,这也可以作为诗论中“点石成金”的一个例子。

有趣的是,证之现实,大法弟子的真相资料也真有点石成金的奇效:能在顷刻之间将一个迷中人变成明白人,从此完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此诗另一个启悟人的地方是:讲真相、修炼和传播大法的诗词,不一定非要用许多相关的大法词汇,特别是写给常人看的诗词,不要在法理上讲得太高。这一点值得我们很多作者注意。好钢不在多,只要用在刀口上就成利刃;旗帜不在多,有一面鲜明的、引人注目的可以了。一个部队里人人都打一面旗,就反而抽不出手来打仗了。此诗中的“荷花、 锦鳞、白鹭”都没有打任何旗帜,但在“听真相”这面鲜明的大旗下,都起到了很好的协同作用。

原稿:(来稿附言) 请问在哪里可以下载平水韵呀?以前下的不知怎么搞丢了。

简复:在互联网上用“平水韵”搜索,就能找到许多网站,都可以下载。找一个比较干净的(没有邪、黄画面的)网站下载即可。比如下面的两个就比较干净:
http://baike.baidu.com/view/125886.htm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5%B9%B3%E6%B0%B4%E9%9F%BB

原稿:编辑同修:您好!
就“松柏赞”一诗跟您再探讨一下好吗?

松柏赞
四季常青不记时,大江南北展雄姿。
法徒风采如松柏,暴雨狂飙更挺直。

您将“更挺直”改为“挺铁枝”,我很受启发,能不能将“铁”改为“翠”呢?

简复:不宜将“铁”改为“翠”。一首诗中某字的选择,要按全诗所构成的环境和内涵的需要来决定。此诗的写法,是将“法徒”比喻为松树(诗中“柏”字宜去掉或换为“树”字为好),将“雄姿”“挺直”的外形特点转化为法徒的性格和形象。当然,“暴雨狂飙”就是比喻恶劣的环境和邪恶的猖狂干扰了。可是“翠”字并不满足这一层内涵的要求。而且“翠”字的内涵在开头的“四季常青”中已经有了,这里的“青”和“翠”是同一个涵义,因此用“翠”就重复内涵了。更主要的是,没有一种松树的“枝”是“翠”色的!松树,只有它的针叶是四季常绿的。它的“枝”和“干”永远是铸铁似的灰褐色,所以才称其枝为“铁枝”。这也是赋予松树“坚强不屈、宁折不弯”等美好人格的主要理由之一。写咏物诗或用比喻手法写诗,都必须严格把握着设喻对象的特点来写,不能随意把自己需要的人格、性格等强加到设喻的描写对象身上。

另有一点作者可能没有注意到:原诗的韵脚“姿、直”是一平、一仄(“直”属入声),而且是前平后仄,不满足我们对四句小诗的要求,因此不修改是没法登载的。加之“暴雨狂飙更挺直”一句实际上是写人,而不是写松柏,因此脱离了比喻的手法了,所以修改时就改成了“暴雨狂飙挺铁枝”,仍旧是写树,以树喻人。

原稿:感贾甲赴京

长风荡荡易水寒,白云依依伴君还。
死生度外入虎穴,慷慨悲歌向刀山。
丹心热血冲霄汉,正气凛然扫长安。
勇士登高天下应,重光华夏奏凯旋。

评注:此诗写得不错,义正词严、理直情真。但考虑到内容与修炼和大法不甚相关,特别是大法弟子的网站从不介入常人目标的任何活动,因此在登载前取消了。作者可以投稿到比较合适的网站发表。以此诗的质量,应该是毫无问题的。

后来,作者另有“致马英九”一诗,也属于这种情况,在此一并告之。以后类似情况,作者可以事先计划,是否写,写后投寄的网站。

*正见网2009年10月27日下载、审阅,10月30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山水颂(外一首)

三山六水皆有灵,十而有九神之功。
内蕴奥妙人难测,择其一二吟众听。

山不争秀各成峰,挺拔坚稳气势洪。
千古奉献不求报,囊中珍宝育众生。

水柔垂滴石穿孔,广远深邃善包容。
滋润万物慈悲意,载舟覆舟却无情。

如此利民和谐境,理应敬之谢神明。
善者珍惜得福报,恶者肆虐天必惩。

修改与评注:“山水颂”原作由五首小诗组成,只登载了一首。这里的四首是其中没有登载的,在此简单的说一下原因。前面三首诗的押韵都属同一个混押,也就是那个“东冬(第一部)混押庚蒸青(第十一部)”的老问题(请作者自己查核,并请今后注意这个押韵的老问题)。这一组诗的立论似乎太严,而此诗的口气似乎是给常人看的,这就更难为常人读者所接受了。山水有益于人,谁都能接受,但归之于“奉献不求报”甚至“慈悲意”就有些难于接受了。最后一首诗把不珍惜山水资源的人归为“恶者”,认为他们是“天必惩”的对象,未免有些过份。这不但不能被常人接受,十之八九可能会造成常人的反感。

原稿:呼唤良知

拒绝真相助邪气,珍视传播护正义。
呼唤良知破沉默,罪恶不应再延续。

修改与评注:原稿两首,这是没有登载的那一首。韵脚“义、续”分属于第三部和第十五部,因此不相押。请作者今后注意,在投稿前查一下韵脚是否属于同一韵部。


原稿:清音

尘缘一梦逝千秋,天音下凡似水流。
青烟如雾终归去,薏草行吟不晓忧。

评注: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每一句的内涵都不太确定,因此很难让读者形成一个明白的整体印象。第一句,“尘缘”是指人在世间与其他人的因缘关系,它们确定了人在世间会碰到甚么样的人和事。说它们是梦,而且是“一”个梦,似乎有误解的成份。第二句不知“天音”指的是什么,“似水流”又是什么意思。第三句“青烟”是比喻什么,是“青烟”要“归去”,还是作者要在“青烟”中“归去”。末句的“薏草”又是甚么意思,都不得其解。

原稿:生命交响曲--吹奏《法轮大法好》

奇音奏起彻天地 洪微处处展春颜
众生垂首承甘露 万物苏醒饮清泉

天籁化做千条瑞 圣乐舞出万朵莲
奇花瑶草点点翠 祥云彩凤楚楚旋

珠楼绮户皆帘卷 玉树春枝尽开妍
空山凝碧松姿婉 攸谷含烟兰韵圆

天国乐团法徒聚 纯音妙律乐中仙
一曲法轮大法好 佛光熠熠照宇寰

评注:此诗没有登载,主要是几个词语的运用上还颇有商酌的余地。第二节中的“天籁”本指自然界中自发的声音,用来比喻音乐,当指非常自然、很少人工痕迹的作品,用来比喻“法轮大法好”(或其他大法歌曲)已经有些牵强了,因为后者整个都是大法弟子正念正行证实法的产物。至于说“天籁”“化做”“瑞 ”就已经很难理解了,再加上作者用“千条”来修饰抽象、无形的“瑞”,实在叫人无法理解和接受。末句的“楚楚”一词,不知作者表达的甚么内涵。第三节的“松姿婉”已比较特殊,“兰韵圆”就更难理解。

原稿:(没有登载的几首诗)


青山顶蓝天,白云戏中间。太阳洒光辉,吾心亦复然

精進
五湖四海心相印,吟诗歌赋见真性。
比学比修共精進,一轮明月天地行。

风雨
风雨滂泼淋,昏天昏地舞。雨后万物新,谁还忆风雨。

山峰
山峰藏佛像,世人未听闻。名利情中迷,无缘识容真。
大佛默无语,鞭策修炼人。法正人间时,真相震乾坤。

注:山峰远看是一佛像

评注:第一首“心”的意象比较复杂,图画也是比较好的,但说“吾心亦复然”就无法让人理解作者的“心”里想的是甚么,因为单是一幅图画,没有暗示或比喻之类的语句,其内涵是不确定的,当然就不能据此猜测作者的思想了。第二首“精進”末句与前句三句联系不起来(意识跳跃太大)。而且,“明月”行天不行地,说“天地行”在理上欠通。另外,韵脚“性、行”一仄一平,四句的小诗不宜。第三首“风雨”第二句,“昏天昏地舞”是指谁呢,如果指大法弟子就很不好了,因为“昏天昏地”可指天气,也可指人的思想状态。后面两句“雨后万物新,谁还忆风雨”不妥。师尊讲法强调我们证法的过程,不是我们做事的结果。没有“风雨”修不成。第四首“山峰”,作者写的只是一座“远山”,看上去象佛像而已。说“大佛默无语”就很不好。我们是真佛的弟子,师尊经常在讲法纠正我们的言行,怎么能说“大佛默无语”呢。“默无语”的只能是那座远山,而“远山”是不能“鞭策修炼人”的,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小心为要。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