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9年10月28日】
*正见网2009年10月17日和18日下载、审阅,10月19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回忆
曾经沧海泛明月,长怀古今慕高洁。
人事匆匆去不还,潮起潮落几圆缺。
闲吟古调向空山,一醉烟霞卧松雪。
惯看繁华似落尘,五湖扁舟归岩穴。
天地茫茫家何处?心怀忧兮思不绝。
仰望北斗星辰高,光阴似水无时歇。
愁来如缕不可止,一腔浩茫问闲月。
广寒宫里无故人,清辉照我心千结!
一入红尘百事扰,来去行脚不自由。
朝风夕雨连冬夏,黄花白露度春秋。
横琴长忆潇湘水,持箫独上明月楼。
天涯漂泊一倦客,万里寒光照孤舟。
客中轮回千百身,人世无常苦淹留。
欲向青天问归路,残星不语点点愁。
梦里飞身苍宇阔,乾坤茫茫一蜉蝣。
上下八方无故旧,醒来犹自叹未休。
生生世世苦寻觅,天南地北似沙鸥。
今朝有缘得大法,了悟因果泪长流!
家住仙山九天外,烟霞缥缈隐琼楼。
逍遥自在无甲子,乘云跨鹤汗漫游。
谁期旷宇巨难临,随师下走不回头。
辗转十方多魔难,抛却神光落神州。
历尽尘劫沧桑变,洪愿大誓今将酬。
助师正法度苍生,携手众神上归舟。
评注:此诗写得真好,确是好。读罢此诗,给人气定神闲、心意平和、散逸自适、胸无尘垢的感觉。这些感觉,并不完全来自诗句的内涵,与诗人选词构句的表达手法和风格都有关系。在文字方面,诗人用字平稳,不僻不俗,易读易懂,绝无歧义;在构句方面,朴实无华而通顺流畅,有质有力而不板不滞。在声韵方面,全诗二十四韵,诗人按时间和内容的特点,将全诗分为两部份:前面八韵用入声第十八部;后面十六韵用平声第十二部。这样分法,不仅避免了二十四韵一韵到底的难度,而且在内容和声韵的结合方面更为协调。比如前八韵,起句用平声尾字抬着,衬映出入声韵脚的低抑感,给人遥远、微暗、清寂的感觉,而且特别有古风味道,与诗中所叙的年代久远、诗人寂寂清修的内容十分吻合;而后面十八韵转为平声,感觉更为近切、明朗、响亮,与诗中所叙落入红尘后之求索追寻、最终得法的内容,就比较合拍。此诗以古风体裁写就,前八韵很有古风味,后十六韵,比较靠近格律诗一些,这和用韵、构句,乃至平仄安排的方式都有关系。
此诗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诗人逐渐的显露出自己作品的个人风格。从作者的“洞箫组诗”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端倪。此诗则進一步使我们相信,作者是有可能写出自己的独特诗风的。独特的写作风格包含了独特的文字风格和作者与众不同的内心的修养。其中文字风格的部份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模仿的。文字功底强的人可以模仿任何一种文字风格,但内心的修养是学习不了、模仿不来的。特别是修炼人,心性、心胸、性格,以及其它个人特有的环境、经历等等,总的组合为一种独特的内在气质,这是其他人学不了、仿不了的。通过文学作品反映出来,就成为独特的文风。
当然,我们不是说此诗就十全十美了。如果把要求和标准提高一些来看,此诗是还有改進的余地的。别的不说,单从声韵上讲,比如前八韵,作者基本上是出句平收,突显了入声韵的效果。但其中的“天地茫茫家何处”“愁来如缕不可止”两个出句,还是仄收。类似的,后面十八韵的第一韵,由于是转韵,起句应该以入韵为宜,而“一入红尘百事扰”却是仄起不入韵;后面的十八韵,作者基本上保证了起句仄收,但“客中轮回千百身”“谁期旷宇巨难临”“助师正法度苍生”三句,仍然是起句平收而不入韵。这些地方读起来在声韵上都感觉稍差一些。当然,修改起来都不难,比如“家何处”改为“何处家”、“百事扰”改为“百事忧”就满好。另外,标题“回忆”略嫌浅淡,与诗歌风格不太协调,改一下为好。如果作者愿意,可以自己修改一下,以便万一刊印诗词集子时来不及改,那就可惜了。
原稿:临江仙・回首(暨诗四首)
潮灭潮生流不尽,一时多少英雄。
烟云聚散几相逢。
五湖留倦客,青史匿遗踪。
花雨菲菲侵古道,人间一夜春风。
风流原是为神功。
十年霜雪路,浩宇佛恩洪。
溪涧
千溪万涧只流东,润物无言送春风。
初看细流何足道,终归大海自奇雄。
铜钱
考古挖出万贯钱,深埋地下已千年。
孔方应是生前爱,却作尘土锈迹斑。
红楼梦
百载红楼将倾覆,痴人犹在梦红楼。
还须好了歌一曲,唤醒芸芸去我忧。
明慧法网
独修无友可堪愁,明慧有网能交流。
切磋法理添正念,勇猛精進大志酬。
评注:此词写得不错,有词的味道了。从选字构句、平仄韵脚,到内容的剪裁,都给人这种感觉。此词内涵丰满、思路清晰,喻义明白无误,有相当的笔力。作者能写到这种成度,是长期努力的结果:坚持脚踏实地的写,每一点進步都有迹可寻,所以必然会有收获的。
此词尚可改進之处:上、下片的两个五言句是应该对仗的。作者的上片两句对得不工,下片则完全不相对。特别是,上片的“五湖”和下片的“十年”都带数字,上片的“青史”又带颜色。其它词类对得不工,尚可勉强,也不打眼,但数字、颜色等词不对,就特别打眼,因此历来都很强调。上片只有“五湖”与“青史”不相对,比较好改,比如改“五湖”为“红尘”即可。保留了颜色对,去了数字;下片就可保留数字对,比如“十年霜雪苦,万宇佛恩洪”就比较工整。另外,下片首句“花雨菲菲侵古道”,由于“花雨”和“古道”的正面喻义,“侵”字就显的不太恰当了,就得改一改。作者用“侵古道”显然是仿照白居易“远芳侵古道”的句子,但那里是要突出春草的生命力,“侵”字有气势,所以就好;这里是两个正面事物之间的关系,就不相宜了。又,“风流原是为神功”一句,作者当然是指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和他们留下的史迹,但若被误解为负面的“风流”,就会造成理解上的混乱。因为下片前两句都是写景的,其喻义有赖于第三句的确切内涵来决定。因此第三句的内涵至关重要,一定得确切不移。
与上面的词同时登载的四首诗也写得不错,特别是第三、四首。第三首使用了“红楼”的双关语义,将“红楼梦”中的“好了歌”与讲真相联系起来了,有些巧妙,亦颇有意趣。第四首写修炼体会,可能触动许多大陆弟子的心,也对他们有鼓励和促進作用。弟子之间的互相鼓励和支持永远是好事情,特别是在现在这种邪恶垂死挣扎的时候。
第一首“溪涧 ”,最好能用其它字代“涧”。山涧的水很少能流得远的,许多还没有流到山脚就干了。这与其水源有关系。所以有“易涨易退山溪水”的民谚,由于这种特性,因此比喻也就多为负面的了:“时反时复小人心”。因此似乎不宜用作正面的比喻。另外,“自奇雄”的“自”字改一下为好:“奇雄”是共同合成的,不属于任何一个自己。第二首末句“锈迹斑”如果改为“锈斑斑”会更好:“迹”字可用可不用,但“斑”字换成“斑斑”就好得多。
原稿:《代言》--前辈乐
本家老党员, 常叹老来难。有病无钱治, 哀哀苦海漩。
今春回故里, 劝退赠光盘。前辈明真相, 毅然下贼船。
自此光明路, 敬佛之意坚。公开驳邪党, 为法洗奇冤。
向善神明护, 远魔结福缘。三餐好胃口, 一夜香睡眠。
顽病一一去, 好事喜连连。前辈抚长髯, 愁眉变笑颜。
声声谢大法, 嘱我代为言。
评注:标题中书名号取消了。自己写的诗,不是引用别人的诗名,不必用书名号;副标题“前辈乐”中去掉了“乐”字:一方面,两个字比三个字概括的内涵大,因为除“乐”以外还写了主人公更重要的表现--“公开驳邪党, 为法洗奇冤”;另一方面,“乐”已经在诗中充分表达了,用不着在标题里面突出了,况且它本身不是最应该突出的部份。诗人惜字如金,不但是对诗句,对标题也是一样。
此诗写“本家”的“老党员”,因为是自己的亲戚,所以可信度就更高。全诗都用叙述,从头铺叙到尾,作者自己的议论只有“向善神明护, 远魔结福缘”两句。这两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前面说“老党员”的思想和行为怎样转变,后面则讲他身体和生活际遇中奇迹似的变化,没有这两句,正面导向的力量就出不来。写一堆现象摆在那里,不正面引导读者也不行。但这种引导,要点到为止,说多了就可能让读者反感,反而不起好的作用。这一点,有些作者应该注意,长篇大段的说道理,甚至还讲得很高,听起来就象是说大话吓唬人,那样效果不好。象此诗这样朴实的铺叙,让一个有血有肉的“老党员”自己站出来“公开驳邪党,为法洗奇冤”,就有了代表性、典型性,也更可信。特别注意,作者在内容顺序上的安排:“老党员”明白真相后,就能“毅然下贼船”退党,坚定的“敬佛”,甚至敢于“公开驳邪党,为法洗奇冤”,其大义凛然、高风亮节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作者才用两句充满正信的议论引出“老党员”身体的变化和生活上的收益。如果把顺序写成他一明真相就身体变好、生活顺利,然后才表现他怎样“敬佛”并“公开驳邪党, 为法洗奇冤”,效果就不一样了:有了祛病效果和受了益之后的转变,就多少有些利益的因素。但实际上两种情况都不少见,不过以前前一种情况写得多,后一种情况写得少,而后一种情况却更能体现大法法理破除常人观念的巨大力量:不靠身体的变化和生活的好转,也能让人接受。
此诗若能在“好事喜连连”这一方面略举一二典型例子,“老党员”的形象就会更加丰满,此诗的说服力也就更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