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2年12月26日】
【原文】
cháng gē nìng qī ,hān shuì chén tuán 。
长歌宁戚,鼾睡陈抟。
ㄔㄤˊ ㄍㄜ ㄋㄧㄥˊ ㄑㄧ ,ㄏㄢ ㄕㄨㄟˋ ㄔㄣˊ ㄊㄨㄢˊ 。
长歌宁戚,鼾睡陈抟。
【注释】
(1)宁戚:春秋时代卫国人,敲着牛角高歌引起齐桓公注意,被桓公举用为客卿。
(2)鼾睡:熟睡时发出鼾声,泛指熟睡。
(3)陈抟:五代末、北宋初人,字图南,号扶摇子。年少时,好读书,其后,举进士不第,于是游名山、访仙道,长期隐居武当山、华山和少华山,为华山派道士。经常连日长睡不醒,人称睡仙。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
【语译】
夜半喂牛的宁戚放声高歌,希望得到齐桓公的任用;长睡不醒的陈抟不赴帝王征召,只愿修道成仙。
【人物故事】
根据《吕氏春秋.举难》的叙述,卫国人宁戚很想为齐桓公效力,但出身低微,实在没有人可以帮他引荐,他就藉着做生意,赶着载货的牛车去齐国等待时机。到了齐都临淄东门外,正好黄昏,他就停在东门城外过夜。
晚上,桓公欲往城郊去迎接宾客,所以城门开了,停在城门外的车都要让开,桓公的随从很多,火把高举,照得一片通明。这时宁戚还在忙着喂牛吃草,在车下不得歇呢,看着桓公近在眼前,机会稍纵即逝,就放声高歌唱出心中的忧伤。桓公听到了,按着身边驾车人的手说,听起来不像是个普通人,先把他放在后面车里载回去。
后来随从请示桓公怎么安置宁戚,桓公先赐给衣帽然后会见他。第一次见面,宁戚提出治理境内的方法;隔天见面,宁戚说的是治理天下的道里。桓公听后大为高兴,马上要任用他。底下的群臣马上劝止桓公,说卫国不远,先去卫国打听打听这人再用不迟。桓公说不,如果打听到一点小瑕疵反而忘了他的大优点,那可就错失了一个能治理天下的好人才!宁戚就被齐桓公任用为卿大夫,从此在齐国的农事方面奉献了四十年。
关于陈抟的出生时地及生平事迹说法不一,据《宋史.陈抟传》的记载,陈抟年少时可说是博学强记,作诗也颇有名气,但参加科考,却没考中进士,自此四处游历,放情山水二十多年,交往的人多为道士,吕洞宾也在其中。他还学了睡功,经常一睡十多天,甚至百余日不醒。宋太宗曾两次征召他,他都以山野之人、方外之士自居,坚持走修道之路。后来在莲花峰下的石室中,羽化登仙。传说陈抟活了一百一十八年。
【说明】
宁戚出身贫寒,而胸怀大志,只苦于怀才不用,不过他的积极行动,及时引起桓公的注意,使自己获得一展抱负的机会。而陈抟因功名不就,却在大自然中找到最适合他天性的修炼之路。这就是所谓“钟鼎山林各天性”〈杜甫.清明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