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4年11月04日】
一、郑刚中献策救饥民
《明史》记载:明代郑刚中,担任温州判官,正遇灾年,流民满于道途。于是,郑刚中劝太守,打开粮仓,救济灾民。
太守说:“我恐怕粮食不能真正落实到饥民手中!”
郑刚中说:“那好办。请准备铜钱一万个,每个钱上,用墨印上一个字。我组织几个诚信差役,夜间出巡,遇到僵卧街巷的饥民,就发给一钱,告诉他说:不要擦掉钱上所印之字。明天早晨,官府凭此钱,发给粮食。这样,真正的饥民就可无一遗漏。”
太守叹服其法得当。立即施行。饥民得救,欢声震天!
二、卢坦抑制粮价有方
《唐书•卢坦传》记载:卢坦,字保衡,河南洛阳人,曾任职河南尉。
当时,江淮一带大旱,粮价猛涨。有人请求:由官方出面,压低粮价。
卢坦说:“河南所属地面狭小,粮食都由其他州县贩来。如果我们这里价低,外地的粮食就進不来了。不如任其定价。”
不久,外地商贩,争相运粮来到这里,粮价也就持平了。
三、捐款救灾,以身作则
《厚德录》记载:扈称(人名)担任梓州路转运使,所属州县,遇到荒年。扈称自己先拿出全部俸禄的粮食,来救济灾民。因此,富家豪门,都受到感动,愿把自家的粮食,送到官府,而使数万饥民,保全了性命。
又,《厚德录》记载:王居易侍制,出任汉川太守,当年遇到大灾荒。于是,这位太守(王居易),带头拿出自己的俸禄,然后动员下属官吏、以及郡中富豪,共捐出粮食数万斛,来赈济饥民。得以救活的饥民,数以万计。
四、拿出糠饼,哭求朝廷
《元史•盖苗传》记载: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被任命为济宁路单州判官。
当时正遇灾年,百姓饥荒。各县将灾情呈报郡府,郡府派盖苗,到朝廷户部请求赈济。户部拒绝他的请求。于是盖苗跪伏在地下,拿出怀中的糠饼,给人们看,说道:“这是济宁百姓的食物,况且还有很多人,连这样糠饼,都吃不上!朝廷难道能坐视不救吗?”说着泪流满面。
盖苗的苦求,使宰相深受感动,这才得到朝廷的救济。使所有受灾的百姓,都能够活了下来。
五、县令拒绝为修昭陵出人、出物
《宋史•范纯礼传》记载:范纯礼,字彝叟,是范仲淹的儿子。担任陵台县令兼永安县丞。当时正建昭陵,京西转运使,向本路各县分配承担的木石、砖瓦以及工匠劳力数字。一路中,唯独永安县不接受命令。
于是,上官派人将这情况,报告给昭陵修建总指挥韩琦。韩琦说:“永安县丞范纯礼,哪能不知此事的重大?恐怕另有缘由。”
过了几天,韩琦询问范纯礼。范纯礼回答说:“陵寝皆在本县,每年修缮治理不断,现在还要与百县,再次平均负担人力、物力,我县实在承受不起。不如将这些人力、物力,作为平时维修所用。”
韩琦了解到实情,觉得范纯礼能体贴民意,是其治下的百姓之福!表示赞同。
六、不献美女,愿献蚕妇!
《明史•汪应轸传》记载:汪应轸,字子宿,浙江山阴人。出任泗州知府。正值正德皇帝南征,宫使来往驻扎,到处扰民。
汪应轸率领壮汉百余人,站在水边,待宫使舟至,就牵挽着宫舟,使其驶出州境。
正德皇帝,在南京停留时,命令泗州進献美女和善于歌唱演奏的,数十人。
汪应轸知府说:“我们泗州女子,大都丑陋,没有能够符合皇上标准的。臣原来招有桑妇数人,请皇上收到宫中,让她们传授养蚕的技术,以倡简朴,而励农桑。”由于汪应轸的这个主意,使得皇帝不好再强求。要求献美女之事,便不了了之。
七、鲜于优(人名)是福星!
《宋四国史》记载:宋哲宗考虑到山东各州县,深受繁重的徭役赋税的困扰,再次任命鲜于优(人名)为京东转运使。
司马光说:“以鲜于优之贤明,不应出任地方官。但顾及齐鲁地区民生凋敝,日甚一日,必须有像鲜于优这样的福星,去解救才行!”
当鲜于优启行赴任时,哲宗说:“福星出发了!怎么能够得到百个像鲜于优这样的福星,布满全国呢?”
八、国家之本在农,不在钱!
《后汉书•刘陶传》记载:刘陶上书朝廷说:“当今国家之忧,不在于货币,而在于百姓的饥寒。现在,朝臣们不顾念发展农业是根本,大多是在谈论铸钱之利。恳请陛下放宽种种刻薄的禁令,不要再专听铸钱的议论。听一听民间流传的谚语,问一问街上老人的忧虑吧!”
九、唐玄宗杀皇亲,为大臣申冤
《旧唐书》记载:李杰为御史大夫,为人十分正义。长孙昕(人名)一直怨恨李杰。一日,长孙昕与李杰,在路上相遇。长孙昕纠集玄宗连襟杨仙玉,一起殴打李杰。
李杰被打后,上诉说:“毁坏臣的发肤,痛在自己身上。而侮辱臣身上衣冠,则是耻在国家(衣冠是官服,朝廷所授)!”
玄宗大怒,命令杖杀长孙昕等三人,以谢百官。并亲自写信向李杰表示慰问。
(以上均据清代程维周《人镜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