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4年12月05日】
一、范仲淹回归故里
《宋史》记载:范仲淹从朝廷回到苏州以后,将家里储存的绢三千匹(历年的薪俸所得),散发、赠送给亲戚及乡亲旧友,从大人到小孩,一人一份。他说:“宗族亲戚们,看着我长大,从幼时读书,一直到做官。大家为我贺喜。我拿什么感谢他们呢?”
二、义姑舍子救侄,使敌军停止伐鲁
《列女传》记载:齐兵攻打鲁国,军士到达京郊后,远远看见一个妇女,牵着一个小孩,抱着一个小孩。等军队赶来时,她就将怀抱着的小孩丢弃,而抱起牵着的另一个小孩,继续逃跑。
士兵将要用箭射她,但感到奇怪,便走近,问她道:“所抱者为谁的孩子?”妇女答道:“兄长的孩子。”又问:“丢弃的是谁的孩子?”回答道:“是自己的孩子。妾见不能两全,于是丢弃了自己的孩子。”
齐国的士兵说:“鲁国的妇女,都有这样的节操品行,何况朝廷呢?”便退兵不再伐鲁。
鲁国国君听说此事后,赐给这个女子布匹,并封她为“义姑”。
三、丈人的书全藏在我肚子里了
《谈薮》记载:杨玢娶博陵崔季让之女,崔季让藏书近万卷。结婚后,杨玢经常逗留在岳父书房,认真读书。
崔季让后来听说:“崔家的书,已经被人偷尽!”他便立即派人回老家去检点。杨玢摸着肚子,对岳父说:“那些书丢失没关系,好书我都已经藏在这里了。”
四、黄庭坚向岳父学诗
《谈薮》记载:宋代谢师厚,为其女儿择婿,见到黄庭坚的诗,说:“我的女婿能像这样,也就满足了。”
黄庭坚听到此话后,便前往求婚。
后来,黄庭坚写诗,从谢师厚那里,学得句法,所以,黄庭坚的诗中有句云:“自往见谢公,论诗得津梁。”
五、卢生必为状元
《南部新书》记载:尚书李翱,任江淮郡太守时,书生卢储,带着文章来拜访,李翱将文章放在书案上。
其长女十六岁,看到这些文章后,反复寻思,就对丫环说:“此人将来,必成为状元。”
李翱听到这话,很感奇怪,就将此女许配给卢储。
第二年,卢储果然考中状元。殿试之后,李翱即为他们举行婚礼。
六、一线姻缘
《天宝遗事》记载:郭元振年轻貌美,为人也有德行。宰相张嘉贞想招他为婿,说:“我的五个女儿,都很漂亮,但不知谁是你的配偶?”就让五个女儿,每人手持一线,在帷幔后,让郭元振去选牵其中的一根线。结果,郭元振牵到其第三个女儿,果然姿色甚美。
于是,宰相便将三女儿,许配给郭元振。千里姻缘一线牵,其实是由上天所定。
七、过于高攀,即留祸患
《后汉书•樊攸传》记载:樊攸,字长鱼,南阳湖阳人。其弟樊鲔,为儿子向楚王女儿敬乡公主求婚,樊攸听后,制止他说:“在建武时期,我家特受朝廷宠幸,一家五人封侯。当时女可以配亲王,男可以娶公主,但考虑到贵宠过盛,即为祸患,所以没有这样做。况且你只有这一个儿子,怎能忍心将他放到楚地?”樊鲔不听。
十年后樊攸去世,接着,楚王谋反,被朝廷治罪。
皇上追念到樊攸曾阻止过樊鲔与楚王结亲,所以对其子没有牵连。
八、不依附权势,但为感知己之情
《唐书》记载:王义方,泗洲人。宰相魏徵,很是赏识他,打算将夫人的侄女嫁给他。王义方推辞说:“不敢。”
不久魏徵去世,王义方却又娶此女为妻。
有人问他原因。王义方说:“起初,我不同意这门亲事,是为了不依附宰相。现在,我成就这门亲事,是为了感念宰相对我有知己之情。”
九、孝敬公婆的二位媳妇
《旧唐书》记载:
唐代楚王灵龟的妃子上宫氏,侍奉公婆,十分小心谨慎。所有的美味佳肴,她必先献给公婆吃,然后才敢自己品尝。
又:庄淑公主,侍奉公婆,十分讲究礼义。婆婆卧病在床,庄淑公主连眼都不曾合过,药只有亲自品尝,然后才肯请婆婆喝。
十、临危不忘婆婆
《晋书•礼志》记载:晋时,陈诜的妻子,遇到贼乱,她亲自到贼营请求放她婆母一条生路。
司马王愆期,议论此事说:“陈诜的妻子,本是乡野之人,却能临危为婆婆请命。危险的处境中,不忘孝顺,真可以说是孝妇!”
十一、丑妇怎样拴住了丈夫的心
《魏志•夏侯尚传 注》 记载:许允的妻子阮氏,贤惠而又聪明,就是貌丑。许允进了内室,不一会儿便要起身离去。他的妻子抓住他的衣襟,挽留他。许允回头对妻子说:“作为妇人,要具备四德,请问你有几个?”
妻子说:“我这个新媳妇,所缺的只有俊俏的容貌。不过我也听说:士人要有百种品行,不知夫君具备几种?”
许允说:“我全具备。”妻子说:“士有百种品行,德为其首,夫君好色不好德,怎么能说全都具备?”
许允面露愧色,知道妻子不是一般人,于是,从此以后,对她极为敬重。
十二、幼女突围,送信救父
《晋书》记载:晋朝时,荀崧任襄城太守,被杜曾包围,想要向平南将军石览求救。当时荀崧的小女荀灌,才十三岁,率领数十名勇士跳城突围,一边战斗,一边前进,到了石览的军营,请求救兵。
石览大惊大赞荀灌,立即出兵,岳至,贼兵逃走。
十三、女儿为父赎罪
《史记》记载: 汉文帝时,太仓令淳于意,犯罪应当受刑。淳于意没儿子,只生了五个女儿。淳于意对他的女儿们说:“光生女儿,不生儿子,遇到危急的事,一个也用不上。”女儿缇萦,于是写信给皇帝说:“我父为官,齐地人都称他廉洁公正,今因犯法该当受刑,我愿入官,作一女奴,以赎父亲的罪过,使他能够改过自新。”
缇萦的信,上奏到汉文帝,文帝为缇萦的信所感动,于是废除了肉刑法。
十四、女儿为父洗刷罪名
杨姬出身贫寒。她的父亲,被关在监狱中。她听说尚书郎杨涣,将告老归乡。杨姬就在道上,拦住尚书杨涣的马头,为父亲的罪,而争辩是非,言词慷慨,悲泣感人。
杨涣怜悯她,告诉县令:放出她的父亲。并为杨姬的才能,感到惊奇,收她为儿媳。
(以上均据清代《人镜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