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4年11月21日】
一、说的是厚脸皮!
明代无名氏《时尚笑谈》记载:
两个人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天下什么东西最硬?”
甲说:“铁最硬。”
乙说:“不对,铁可以被火熔化成铁水,怎能算得上最硬?”
甲说:“那么,什么东西最硬呢?”
乙说:“我看,最硬的东西要数胡须。”
甲说:“胡须怎能算得上是最硬呢?”
乙说:“无论有多厚的脸皮,胡须都能钻出来!”
【附言】
这个故事说,两个人在讨论天下什么东西最硬。先强调铁硬,后来又强调胡须硬,引起人的刨根问底的兴趣,采用像后世相声“抖包袱”的艺术手法,突然露开包袱:无论多厚的脸皮,胡须都能钻出来!寓言巧妙而幽默地嘲讽了不知羞耻的厚脸皮者。
入冬以后,笔者在公园里闲坐,听几位老人谈笑,有一位老人说:“告诉你们:大纪元发表‘九评共产党’的文章,已有十年,把中共揭了个底朝天,中共是厚脸皮到底,假装没这事。真是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另一位老人说:“中共是脸皮厚得像城墙,心地臭得像粪缸:他这样有口、当然难言。”众人听后,哈哈大笑。一个警察走过来,问道:“你们在笑什么?讲给我听听?”众人又是一阵大笑。一笑了之。
二、麻雀请宴
清代石成金《笑得好》记载:
麻雀有一天宴请翡翠鸟、大鹰。麻雀对翡翠鸟说:“你穿着这样漂亮鲜艳的衣服,自然要请你在上席坐。”随后,对大鹰说:“你虽然个子大,但你穿着这样差的衣服,现在只好委屈你在下席坐。”
大鹰气恼地说:“你这个小人奴才,为什么如此势利?”
麻雀回答道:“世上哪一个不知道:我就是心眼小、眼光浅的人!”
【附言】
这则寓言故事说,麻雀宴请大鹰、翡翠鸟时,根据羽毛华丽与否来安排坐位。大鹰对此大为恼火。原作者在篇末“评判”里,指出:“敬衣不敬人,遍地皆是!可见:这些人都是麻雀变来的。”文章深刻揭露了那种敬衣不敬人的势利眼的市侩习气,也特别刻画了这些小人的奴才本质特征——“心眼小,眼光浅”。它告诉人们,世上一切势利眼的小人奴才,必然就是“心眼小,眼光浅”的人。
三、请贪官听听水獭讲的话
清代沈起凤《谐铎》记载:在大江的水边,有一种神物,它的名字叫水獭(读踏)。一天,它游到北岸,碰上了树林里的鹯(读粘,即晨风鸟。以下皆称晨风鸟),它们聚在一块大磐石上谈话。
晨风鸟说:“你善于捕鱼,我善于捉鸟。但鸟雀一见了我,常常发出一阵恐惧的叫声,抖动着惊骇的翅膀,像闪电流星般逃跑了,以致使我往往是十只鸟里捉不到一只。不知道你在水边观察鱼群,能够把它们全部捉到、歼灭吗?”
水獭说:“鱼害怕我,就好像鸟害怕你一样!难道会有讨厌活着,向往死亡,愿意到鱼铺子上去的鱼吗?”
晨风鸟说:“我听说你拍打着水面,让鱼群它们逃去,却又能招呼它们再回来。你掌握了什么仙术,能叫它们如此听话呢?”
水獭说:“祖上传给我有另外的一个妙法。像道士那种念咒驱鬼的办法,完全是骗人的!老虎具有钩子般的爪子,犀牛具有骇人的触角,狐狸具有媚人的眼睛,猿猴具有轻巧的骨骼,这些都是那些专门记述奇闻怪事的人,所附会的。上天造物仁慈,才使有犄角的动物,去掉了尖利的牙齿;有翅膀的禽鸟,只给它两只脚,不是四只脚。上苍岂肯让我辈再增添尖牙、利爪,兼有两种不同动物的本领吗?”
晨风鸟说:“那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水獭说:“我之所以能够赶跑了鱼,又能把它们招呼回来,是因为我捕捉它们时,并不过分地杀害它们。这样可以使我坐地不动,就能安闲轻易地食取它们,就好像是出于不自觉的样子似的。鱼儿们以为游过我身边没啥忧患,于是我就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这就是所谓‘欲擒故纵’、‘欲贪故廉’的说法呀?”
晨风鸟说:“你说的对极了!不过,鸟雀的狡猾,要大大胜过鱼。鱼的性情最温顺,它只知道随波逐流罢了。而鸟雀之中,像斑鸠让母斑鸠守护,雁群叫雁奴巡逻,鹦鹉会说话、会巧妙的躲避。其他像麻雀常常钻进幕帐,燕子必定在堂屋安窠,鸽子安居于佛塔顶上,旁边还有铃铛报警,鸥鸟依傍商船的桅杆:它们有种种用心,使射鸟的人,技莫能施。如果这时,忽然有成群的鸟雀,飞在面前,若不及时乘其不备,把它们全部捉住;等到它们远走高飞,岂不后悔也晚了吗?”
水獭说:“你的志向可谓大矣!但为何不留下无尽的宝藏,以供将来可得饱食终日之用呢?”
话还没讲完,千百只鸟,横空飞来,晨风鸟立即迅猛地抓取了四五只。其余的乌,都窜进树林子里去了。晨风鸟执意不肯丢舍,就振起翅膀,穷追猛赶。此时,正好有一个射鸟的人,在旁边暗暗窥伺,用埋伏着的机关,突然发射。晨风鸟便被射穿了项颈,死去了。
水獭为晨风鸟的愚蠢,十分伤心,就在大江北岸,为它设祭招魂,说道:一只鹞鹰飞到天空,游鱼跃进深渊,只有我和你,把杀生当作打猎。我不贪心,尚可稍稍获取;你贪大求多,连自己也致丧身。为什么你不觉悟,以致抱恨九泉?我如今已停止捕鱼,在江边洗净双手,宁愿饿着肚皮,也不再丧失善心。贪婪败类,古来如此!祝愿各位仁人君子,请都看看晨风鸟的下场吧!”(此处的原文是: 獭哀其愚,设祭于江之北岸,招魂而告之曰:“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惟我与尔,以杀为田。廉则寡取,贪则同捐。何子不悟,赍恨重泉。吾今辍业,濯手江边,宁枵其腹,勿丧其元。贪人败类,自古皆然。凡百君子,请视此鹯。”)
【附言】
这则寓言故事说,晨风鸟抓了四五只鸟,还不满足,正要振翅穷追,欲将鸟们全部都抓获之际,却被埋伏的猎人射死了。水獭看见后,为它设祭招魂,说:“贪则同捐!”并发誓自己洗净双手,不再捕鱼了。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寓意也不只一端。它所讲的留有余地,不可全部捕灭之意,与古人及今人所讲的:不可“竭泽而渔”,不可“杀鸡取卵”,不可“抢饭砸锅”,不可“奸后灭口”,都有用意类同之理。晨风鸟由于用心太恶,所以死于非命。水獭本有祖传的妙法,就是与此相反之举。它还讲:“廉则寡取,贪则同捐”“ 宁枵其腹,勿丧其元。贪人败类,自古皆然。凡百君子,请视此鹯。”
四、驱除害人虫
清代龚自珍《龚自珍全集》记载:现在有狗蝇、蚂蚁、跳蚤、臭虫、蚊子、牛虻等类小虫,它们都没有什么特别的个性。或者聚合在一起,或者分开飞翔,都无所谓。但它们成群结队地叮人,咬人,会使人们神情昏乱,精疲力尽。
怎样处置它们呢?要叫它们绝种,是没有办法的。但是把食物用冰搅和放在屋顶上,苍蝇就飞走了。用大火烧荒,使杂草不生,害虫就无藏身之所了。害虫没有隐藏的地方,那么就都走开了。这时你可以祝祷地说:“小害虫呀小害虫,你们不想来却又聚结在一起地来了,不想去却又聚结在一起地走了。我可怜你们没有心肝,快点远走高飞吧!
我不想伤害你们。”这样重复四遍,那么它们就不再来了。
【附言】
这则寓言,详细地介绍了赶走狗蝇、蚂蚁、跳蚤等小害虫的方法,说明要它们绝种,是没有办法的,要赶走它们还是有办法的,即消除其所赖以生存繁殖的条件。它告诉人们,对付芸芸众生中必然存在的像蚊、蝇、蚁、蚤之类的小害虫那样的人,只要动脑筋,把他们赖以滋长的生活环境或社会因素,改变一番,就可以太平一时了。
从制度上着手,加以改变,才能铲除那些害人虫!
五、傍人门户
北宋苏轼《东坡志林》记载:桃符仰看艾人(艾草做成的人),而骂道:“你像草芥一样,是个何等轻微而无价值的东西,竟然敢位居我的上方?”
艾人弯下身体,俯视着桃符回答:“你都已经半截入土了,还争什么高低呀?”
桃符发怒了,和艾人你一句、我一句的争论不休。门神对他们劝解说:“我们大家太不贤能了,都是靠着人家的门户,过日子的,有什么闲空斗气呢!”
【附言】
这则寓言,写桃符和艾人,为了地位高下而互相鄙视、互不服气,门神劝说他们不要斗闲气,因为大家都正好靠着人家的门户,在过日子。
文章讽刺那些看不到自己无能,而又一味为地位高下而闲斗的人。
六、赴火虫
宋代林昉《田间书•杂言》记载:林子和客人,夜间闲坐聊天,有一只粉扑扑的飞蛾,围绕着蜡烛飞来飞去。用扇子赶它,飞走了又飞了回来。就这样反复了七八次,那飞蛾终于被烧得焦头烂额,跌落在地。翅膀还在拍拍打打地挣扎着,直到最后死亡为止。于是,人们没有不笑它愚笨的。
林昉叹惜说:人世间的声色利欲,岂不是就像这照明的油火?如今有些重蹈此路而不疑,引火烧身而不后悔的人,不也是免不了遭受像飞蛾所受的讥笑吗?唉!
【附言】
这则寓言说飞蛾扑火,直到焦头烂额而死。正如人们逐利,直至身败名裂而亡,都是愚蠢而又可笑的。它告诫人们,人在世上,绝不要追逐声色利欲,不然,就像飞蛾扑火一样,非毁名灭身不可。
七、对吃人无数的畜牲,必杀乃已!
宋代陈元靓《事林广记》记载:有人养了一头虎,虎身的毛纹很漂亮,十分讨人喜欢。主人每天拿谷子喂它,它不肯吃;又拿米喂给它,也不吃,拿饭菜喂它,都不吃。
忽然,有个小孩子经过这里,被老虎一口吞吃了。又有个成年男子经过,又被它连同衣服一起吃下去了。
主人于是大声斥骂道:“畜生!许多东西喂你,你不吃,原来你是专门吃人的!”这时,才把虎打死了。
【附言】
这则寓言,写一个人养着一只可爱的老虎,无论喂它什么,都不吃。一个小儿经过,被它吞吃了。一个成年男子经过,连衣服一起被它吃下去了。这时,直到这时,那个主人才大声骂起来:“原来你是吃人无厌饱的畜生!”
寓言讽刺那种爱看外表,而长期无视邪恶者的主人。告诫人们:不要做危害百姓的邪恶者的保护人!
八、鲁人偷糟粕
明代刘基《郁离子•嚷虎》记载:从前,鲁国人不会酿好酒,只有中山国的人,擅长于酿造醇美浓烈的“千日之酒”。鲁国人想得到中山国人酿酒的方法,但迟迟没有得到。
有个人在中山国做官,到酿酒人的家里喝酒,他偷拿了一些酒糟回去,用鲁国人的酒泡上,对人说:“这是中山国酿的酒!”鲁国人喝了之后,都以为真是中山国的好酒。
一天,中山国那个酒家的主人来了,听说这里有中山酒,便讨了来喝,酒尚未入喉,便吐了出来,并且笑着说:“这哪里是中山国的好酒,不过是用我们的酒糟,所泡出来的糟液呀。”
九、牧竖拾金
明代刘元卿《贤弃编•应谐录》记载:有个牧童,衣服破旧,头发蓬乱,赤着脚,每天赶着牛羊,去山岗郊野放牧,不时地放声歌唱,情意自得自足,而放牧的事,也做得很好。
有一天,他捡到了一锭金子,连忙收进衣领里。从此以后,他的歌声逐渐消失了,他放牧的牛羊,也经常失散。他再也不像先前那样轻松愉快了。
【附言】
这则寓言,写牧童偶然拾金一锭,私心便重起来,患得患失,就失去了原来的轻松自在。它告诫人们:不要贪利忘义。人只有在没有私念的时候,才会无忧无虑,一旦有了利欲,就会忧虑重重,弄得六神无主!
十、猴子想变人
明代浮白斋主人《笑林》记载:一只猴子,死后去见阎王,要求转投人身。
阎王说:“既然想要做人,必须先将猴毛统统拔去。”就喊来夜叉给猴子拔毛。
刚刚拔了一根毛,猴子就忍不住,痛而大叫起来!
阎王笑着说:“看你一毛不拔,怎么做人?”
【附言】
这则故事写一只猴子死了,求阎王让他转胎做人,阎王要它拔去所有的毛,但拔一根它就叫痛了。阎王说:“一毛不拔,怎么做人?”文章的寓意在于讽刺极端自私自利的人。这里利用语意双关的手法,巧妙地说明:“一毛不拔”的吝啬鬼,是不配做人的。要想有所得,必须先付出。学生要先付出求学的辛苦,去刻苦读书背书,去完成学业,才能得到渊博的知识。老师要先付出教书授徒的辛苦,才能得到薪酬和桃李满天下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