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官场考评之词(数文)

陆真 收集整理


【正见网2019年09月14日】

一、神僧治病

清代徐珂《清稗类钞》记载:

青浦南门外,离城二十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座觉诲庵,原来里面没有和尚。清穆宗同治年间,忽然来了一个和尚,赤身裸体,没有穿衣裳,只是用破被子,把自己掩盖着。当时正是严冬季节,他躺在地上几天都不起来,看到的人都可怜他,给他钱、米,他不接受。
   
有一天,那和尚忽然披着破被子,起身行走,刚好遇到一个双眼失明的老太婆,他就打了一盆溪水给她,说道:“你试着用这水,洗洗眼睛。”老太婆按他说的话洗了,眼睛就能够看见东西了。又有一个少年左脚是反长的,和尚抚摸着说:“正!正!”那少年的脚,当时就扭正了,和常人没有区别。

于是远远近近的人,议论纷纷,称他为神和尚,求他医治的每天都有几十人。那和尚有的医治,有的不医治,凡是他医治的病,没有不痊愈的。他在觉诲庵住了一个多月,后来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

【评点】

这个和尚奇了,用溪水治愈老太婆失明的眼睛,抚正某少年反长的左脚,说明和尚有神通。他奇而不幻,所谓有的病医治、有的病不医治,是因为他知道这些人的病是业力所致,有的能治,有的不能治。
    
这个和尚的奇,还在于来则自来,去则自去,贫困不求于人,施恩不索取于人,任性处世。这些行为本不神秘,而让人感到有几分神秘的色彩。

二、官场考评之词

唐代张鷟《朝野佥载》记载:

唐代贞观年间,桂阳县令阮嵩的妻子阎氏,妒悍成性。有一次,阮嵩在厅堂里,陪客人一道饮酒,召来一个婢女,在旁边弹唱。阎氏知道后,披头散发,赤脚光臂,手握刀子,冲到席上。客人惊怕得四下里逃散了。阮嵩吓得趴在床底下,婢女也狼狈地逃到外面去了。

刺史崔邈,到此地考核。考核阮嵩后,所下的评语是:“妇强夫弱,内刚外柔,一个妻子都管束不住,怎么能管理好百姓?妻子既然不懂礼教,丈夫又哪来的正义和精神?考评为下(下等)。立即解除现任之职。”    

【评点】

古代有关妒妇悍妇的故事,笑话不少,但像阎氏这样妒悍之至的人,还不多见。酒席上演出的一出闹剧,将阮嵩软弱的性格和其妻的彪悍暴露无遗。刺史的考评之词,简明扼要,应该作为官场的公文轨范!
   
三、王锷散财货    

唐代李肇《国史补》记载:

王锷屡次担任大镇节度使,家中的财物,聚集如山。有位老客人劝诫王锷,告之以积财、而又能散财之义。过了几天,那位客人又见到了王锷。王锷说:“上次受了你的指教,我已经按你所说的,大散其财了。”客人说:“请问,你能说得详细些吗?”

王锷回答道:“我为几个儿子,每人给钱一万贯,女婿各给了一千贯钱。”

【评点】

这是一则讽刺小品,写了一个富有而贪婪的吝啬鬼的故事,他表面上似乎从善如流,接受了散财的劝诫,实际上却转入到他的儿子、女婿名下。本文言词清简,意蕴十足,是轻松的挪揄,也是俏皮的奚落。

四、喝斥驴子

唐代刘肃《大唐新语》记载:

武则天最初变革朝政时,怕人心不服,就让人们自我举荐;一时间,除了正式在编的官员之外,又设置里行、拾遗、补阙、御史等官职。官员之多,当时有“车载斗量”的说法。
    
有一天,一位御台令史,将要去上班,正碰上好几个里行(官名),聚在一块,站在门内。令史赶忙从驴子身上下来,谁知那驴子却窜到里行堆里去了。里行们大为恼火,要惩罚令史。令史说:“今天这事,过错实在是在驴子,而不在我;请让我先好好教训教训这驴子,然后我再接受你们的处罚。”

里行们同意了。令史于是牵过驴子,狠狠地数落道:“驴子!你的那点本事,我知道,精神愚钝之极,什么蠢畜生,竟敢钻到里行中去?”

几位里行听罢,羞红了脸,也不再找令史的麻烦了。

【评点】
 

冗官泛滥,必有不少滥竽充数者。本篇中的几位里行,正是一群不学无术、没什么本事而又极愚蠢的人。小令史的驴子误入里行中,里行硬要处罚他。这令史倒是非常聪明机警,他借数落驴子的机会,指桑骂槐,含沙射影,让里行自觉羞愧,事情不了了之。这则讽刺小品,风趣幽默,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五、掘地皮

宋代郑文宝《江南余载》记载:

徐知训在宣州时,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苦不堪言。在入京朝见君主的宴席上,一个伶人,扮成像鬼神样子的绿衣大面。旁边一人问那伶人:“你是谁?”

伶人回答说:“我是宣州的土地神。我们的主人,现在进京朝见皇上,连地皮都一起挖掘来了,所以我也被带到了这里。”

【评点】

滑稽,是一种独特的幽默形式,它潜藏着讽刺、揭露的目的,又采取机智、巧妙的手段。既塑造被讽刺者的形象,也显示讽刺者尖锐、犀利的目光。本篇以精练的笔墨,描述一伶人在皇帝面前的即席表演,讽刺尖锐,但表现上内紧而外松,言近而意远。伶人的胆识、才智,顷刻之间,得到了充分表现。

六、宰相比靴

宋代欧阳修《归田录》记载:

有个长老,能谈论五代时事,他说:冯道与和凝,二人曾一同在中书省担任宰相。一天,和凝问冯道说:“您的靴子是刚买的,花了多少钱?”冯道抬起左脚,让和凝看看,然后说:“九百。”和凝性情急躁,立刻回头对小吏说:“我的靴子怎么用了一千八百?”他在那儿把小吏斥责、辱骂了好半天。

冯道这时,才慢慢抬起右脚,说:“这只鞋也是九百。”于是,人们哄堂大笑。当时的人,就说:“宰相们都是这种丑态!怎么能镇服百官呢?”

【评点】

五代时的冯道,是个著名的乱世不倒翁。他一生先后为四个王朝效力,侍奉过十个君主,在相位二十余年,视丧君亡国,不以为意。这个没什么节操可言的冯道,还很为自己的履历骄傲,自号长乐老。这种有奶便是娘的奴才,自然受到了后人的鄙弃。

和凝也是一个历仕几朝几君的无耻官僚,只是臭名还不及冯道大。

本篇写的就是这两个人物比靴的事。和凝的偏狭、急躁,冯道的老辣、诙谐,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冯道,他比和凝要年长一些、老道一些,成心要拿和凝寻开心;在比靴过程中,优游不迫,引而不发,最后一发,即让人捧腹大笑。当然,这则趣事,并非只是逗笑而已。在宰相比靴的表象后,我们看到的不正是官场的昏黑与无聊么!

七、忆与欧公戏语

宋代苏轼《志林》记载:

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曾说:有个患病的人去投医,医生问他得病的原因,他说:“我是乘船时遇上大风,受惊而得的病。”医生就拿来用过多年的舵把,从舵工握手的汗渍处,刮了些末子,拌上朱砂、茯苓之类的药物。病人把这药剂,服用后,病就好了。现今的《本草》注,《别药性论》上说:“止汗,用麻黄根节,加上旧竹扇弄成粉末,然后服下它。”欧阳修于是说:“医生主观随意下药,大多依此类推;起初像是开玩笑,但有的药居然灵验,几乎不可能怀疑问诘了。”

我(苏轼自称)因此而对欧阳文忠公说:“把笔墨烧成灰,给求学的人喝,应该可以治疗无知、懒惰吧?依此推而广之,饮用伯夷的洗手水,就可以用来治疗贪欲;喝比干的残汤剩饭,可用来止息奸佞;用舌头舐一下樊哙的盾牌,可用来治疗胆怯;闻一闻西施的耳饰,可用以治疗恶疾。”欧阳修听罢,就大笑起来。

【评点】

这是一篇颇富理趣的幽默小品,它不止于表述个人的情志,而力求阐述哲理。作者对那种着眼于事物的表面,来解释物品的药用价值(如用舵柄治惊,扇末止汗)的作法,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文中并未直接批驳对方的错误,而是顺着那种荒唐的思路,继续推衍,列举笔墨烧成灰可否治疗求学者的昏惰,舐勇士樊哙的盾牌,能否医治胆怯等等,从而让那种陈腐观点的荒谬可笑,更加突出地展示出来。这些虽是以议论的形式出现,却充满机智和幽默,机趣横生,让人在一笑之余,又有所感悟。

八、石学士

宋代惠洪《冷斋夜话》记载:    

石曼卿,即石延年,字曼卿,宋代宋城人,官至太子中允。 他是一个喜欢喝酒的人,才行高迈,悠然自处,并且很会开玩笑。

曾经有这么一次,他从报慈寺出来,刚骑上马,由于牵马的人没弄好,致使马受了惊,石曼卿从马上摔了下来。随从非常惊恐,赶忙把他扶起,重新上马,街上的人都围拢来看热闹,人们都认为石曼卿一定会大发脾气。谁知,他轻轻地打了马一鞭以后,对牵马的人说:“幸亏我是石学士,如果我是瓦学士,还真把我摔成碎片了!”

大家哄然而笑!牵马人这才放下心来。
 
【评点】
 

这则小品,通过一件小事,表现石曼卿待人宽厚和幽默风趣的品性。幽默,是调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能让尴尬的场面,变得轻松愉快。而与人为善,宽以待人,则能让别人感到宽和、温暖,
也使自己心平气和,身心俱佳。

九、“将百姓的眼泪包去,送亲友!”

明代冯梦龙《古今谭概》记载:     

浙江嘉兴人许应逵,担任东平太守时,奉公守法,很有政绩,却被同事诬陷,判了罪,调到其他地方去。他临行时,一些官吏、百姓伤心得一个劲地哭泣。晚上,许应逵在一家旅馆安顿下来,对他的仆人说:“我做了一场官,一无所有,只落得百姓的几滴眼泪罢了。”

仆人叹气道:“我的老爷,口袋里一个钱都没有,只好把眼泪包去作礼物,送给亲朋好友。”许应逵听了,不禁为他的话,鼓起掌来!

【评点】

把老百姓依恋不舍的眼泪,包去作礼物送亲朋好友。这话说得很俏皮,诉尽穷愁,却也是对许应逵为官清廉的最高赞誉。
   
十、何物可以下饭    

清代潘永因《宋稗类钞》记载:    
    
有一个水先生,很能预知人的祸福。王子野待制非常敬佩、相信他。有一次,王子野正在用餐,水先生恰好这时来了。王子野指着桌上的许多菜肴,问水先生:“你看看,这里什么菜可用来下饭?”水先生把满桌的菜,仔细看了个遍,过了好一会,才慢慢的说:“唯廉能够保官,唯饥可以下饭。”

【评点】

对那些整天山珍海味、酒足饭饱的富贵之人来说,吃什么东西都不新鲜、都没有滋味;而一个饥肠辘辘的穷饿之人,一堆窝头、几个蒜头,就能狼吞虎咽,吃得有滋有味。因此,那位宫廷大臣王子野,问及“何物可以下饭?”这个问题时,水先生答以“唯廉能够保官,唯饥可以下饭。”水先生的从容不迫,出语精深,十分令人寻味。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