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为何分为《素问》与《灵枢》

白玉熙


【正见网2023年04月02日】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素问》主要讲中医对人体生理与病理的根本认识。而《灵枢》,当然就是主讲如何下手来治病了,是医术的东西。就像西医一样,有西医的医理,就会有相应的治疗技术和手法。只不过两套医学涉及的层面不同。

西医认为人体生病,是由病原菌和外界因素所致,就会想办法检查出是何种病原菌造成的,然后针对不同的病菌来研制对抗的药物,这是西医治病的思路。而中医,是从人眼看不到的能量层面看病,把外来病源,分成风、寒、暑、湿、燥、热,这六种气(自然界的能量,古人叫做天气),所以,人病了,就会分析感染了这六种邪气的哪一种或者哪几种,然后在能量层面的经络这套系统,这套机制——灵枢,来入手治病。

《灵枢经》对经脉的作用,有一段精辟的论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可见这套气机,能决定生死,能处理百病。治病的关键就是这套经络。

所以中医治病根本上,是从经络(经脉与络脉,经脉是主干,络脉用来联络各部经脉)入手,这套经络,从大到小,从内到外,遍布整个人体,比血管还多,控制着整个人体各部的生理机能,因此,中医治病,处处离不开气这个字眼,这个气,就是运行在各部经络的能量,与外界的宇宙能量之气连通。像感染风寒,就是风寒性质的能量之气侵入人体经脉了,《伤寒论》就以人体六经的方式来论述病情的演变和治疗。

很多人不明白张仲景为何要用六经的角度来分析病情,来用药,原因就在这里,张仲景非常清楚,虽然《黄帝内经》涉及到的主要治疗手段是针灸——直接用针和灸刺激经络,推动经络之气达到驱赶病气,恢复健康的,几乎很少用到药物。但是这只是治病具体手法的不同,用药,同样用的是药气,同样要通过经络来起作用,同样对应能量层面,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

因此,中药不讲西医研究的药物成分,而是讲其“寒、凉、温、热”这四种不同阴阳属性的能量,以及咸、酸、苦、辛、甘这五味的五行属性,目的是要给药物归经所用。就是不同的药物性味,就会进入不同的经脉,进入不同的经脉,就会对经络控制的脏腑器官,各部组织发生作用。从而调理阴阳,恢复人体机能。病也就好了。

所以,中医无论以针灸,还是推拿,以及用药物,等等一切手法,都离不开中医治病的基础原理,就是从人眼看不到的能量层面入手,达到调理表层人体血脉及各器官组织的作用。病因与治病手法,统统根植于这套与天地之气(能量)相通的人体经络。这就是张仲景以六经讲述病理和用药的原因。

如果不明中医治病的关键层面在何处,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将用药治病误解为与针灸治病是两门学科,导致很多开药方治病的中医大夫竟然对经络不太关注,认为那是针灸科该学的知识。导致现代中医的药物研究渐渐走向西医研究成分的路上去。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所以,中医常说气为血之帅,气滞血瘀。气,流转于人体经络,推动血的运行,气受阻凝滞,血液就跟着淤积,人体机能也就出问题,各种功能性的疑难病也就出现了。

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时间一长,积聚成肿瘤,让人“痛”不欲生,肿瘤性疾病、各种癌症的发生岂非太自然了。因为它符合自然的道理。

所以,古代医学家常说,不知经络,一开口一动手就错。根本无法治病。试问,只见血,不见气,不承认经络存在的医学,如何治病呢?人体没了气,如同电脑没了电,如何启动各部零件来工作呢?这样的医学,如何调控人体呢?不按照古人的思维承传中医,真的是无路可走啊。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中医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