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6年09月30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原文】
吴郡(1)陈遗(2),家至孝,母好食铛底(3)焦饭。遗作郡主簿(4),恒装一囊,每煮食,辄(5)贮录(6)焦饭,归以遗(7)母。后值(8)孙恩(9)贼(10)出吴郡,袁府君(11)即日便征,遗以聚敛(12)得数斗焦饭,未展(13)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14),败,军人溃散(15),逃走山泽(16),皆多饿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17)之报也。(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注释】
(1)吴郡:古郡名,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吴县),所管辖区域约是现今苏南、浙北、上海一带。
(2)陈遗:东晋末年人,少为郡吏,以孝闻名。
(3)铛底:锅底。
(4)主簿:古代郡县等官署中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5)辄:总是。
(6)贮录:贮存收藏。
(7)遗:赠送。
(8)值:适逢。
(9)孙恩:(?-402):字灵秀,东晋末琅邪(今山东省诸城县)人。信奉五斗米道,率领农民造反。
(10)贼:古人对造反者的蔑称。
(11)袁府君:即袁山松,陈郡(今河南省淮阳县)人。少有才名,著《后汉书》百卷。孙恩作乱时,袁山松为吴郡太守,守沪渎,城被攻陷后被害。
(12)聚敛:收集。
(13)未展:来不及。
(14)沪渎:古人称松江的下游近海处(今上海市东北)为沪渎。
(15)溃散:溃乱逃散。
(16)山泽:山林湖泽。
(17)纯孝:非常尽心孝顺。
【语译】
吴郡的陈遗在家里对母亲非常孝顺。他的母亲很喜欢吃焦锅巴。陈遗在郡府担任主簿时,随身都会带着一个袋子,每次郡府煮饭后,就用来存放焦锅巴,回家时送给母亲吃。
后来,遇到孙恩反叛,攻向吴郡,太守袁山松当日就出兵征剿,陈遗平日收集的数斗锅巴,还来不及拿回家,就只好带着它,跟军队一起走。在沪渎与敌人开战,结果战败了,士兵溃乱逃散,逃到山林湖泽之中,大多都饿死了,只有陈遗因有锅巴而存活下来。
当时的人都认为这是因为他的孝心而得到的善报。
【研析】
俗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做儿女的本份,也是中国优良的传统美德。“孝”的定义是什么?许多的圣贤书提及“孝”的具体作法,如:父母在,不远游;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黄香替父亲煨暖被窝;汉文帝先亲尝母亲所吃的药,细心照顾生病的母亲等等。所以,“孝”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不一定要给父母荣华富贵才是所谓的“孝”。
故事中的陈遗,知道母亲爱吃锅巴,就惦记在心,餐餐为母亲收集锅巴,这种举动,看似容易,但能时时谨记在心,且持之以恒,是相当的不容易。孝顺父母要及时,千万不要到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后悔,已来不及。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付出许多的爱心、耐心及关心,无怨无悔;同样的,为人子女的,长大后,也应该以爱心、耐心及关心去关爱及照顾父母,以为回报。
这则故事,除了赞扬陈遗的孝行,足为我们的典范之外,故事的后段也延伸到善有善报的因果论。因陈遗的孝行,让他能在战争中,不同于大多数同胞最后饿死的际遇,而靠着吃原要存给母亲的锅巴,幸运的存活下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论,在道德沦丧的现今社会中,尤其显得重要,如果人人都只看到个人眼前的利益,做奸犯科,不计后果,那么即使是制定再多的严苛法律,也无法有效改善社会的治安与风气;但是如果人人都能够严以律己,从“心”做起,以道德规范作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那么社会将会自然而然呈现和谐与良善。
【延伸思考】
1、你知道你的母亲平常喜欢吃什么吗?你有常买给母亲吗?
2、你觉得孝顺父母的方式有那些?你都有做到吗?那些有做到,那些需要加强?
3、你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试举发生在你周遭的真实例子。
参考书目:
1、《新译世说新语》 三民书局,1996年
2、【解读经典】世说新语 中华书局,2004年
3、《世说新语》新潮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