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三十而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6年09月22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2),五十而知天命(3),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 (《论语・为政第二》)

【注释】

(1)有:同“又”。
(2)惑:迷惑。
(3)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4)逾矩:逾,越过,超越;矩,法度。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时不被外界的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够听得進去并能正确对待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达到随心所欲而不超越法度。”

【讲授】

孔子自述了自己的一生,这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少年时学道,志在此而不厌;青年时能自立于此道,立于道而不移;壮年时心智清明不迷不惑;知天命者已穷尽其理;耳顺之人所闻皆通;心欲所为不逾矩则已在道中。孔子告诉我们,人生修养要达到某种境界,并非一朝一夕所成,要循序渐進,要穷尽一生。孔子还告诉我们,道德修养的提升是将思想、行为都同化于道的过程,最后才能完全溶于道中。

【讨论】

一、孔子说“四十不惑”,看看我们“惑”在何处?怎么能做到不惑呢?
二、你怎么看待天命呢?人定胜天成不成立?
三、要做到“耳顺”,得具备怎样的个人修养?

【讲故事时间】

乐天知命

乐天知命,就是顺应天意的变化,知其命数,乐其天然。语出《易经・系辞》:“乐天知命,故不忧。”

古人讲“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所以一个人要注重个人身心的修养,不管困厄还是显达,要顺其自然,要知道过去和未来的一切都是不只由自己决定的,不要怨天尤人,这样自然就会快乐。赢是乐,舍弃也是乐;收获是乐,耕种也是乐;抚琴对吟、焚香静读也是乐;治国平天下是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样是乐。

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成为君子。其实,人生之苦不外乎就是过于执著功名利禄,诸如金钱、名誉、地位之类。但是世间万事皆有因缘,并不会天随人愿。如有了这些物欲缠身,人当然就超脱不起来了,也就快乐不起来了。试想一下,一个不安天命、贪得无厌、好高骛远的人,自然与君子之道背道而驰。一个人对生死、富贵顺其自然,但他完全可以尽力地做他自己本分所能做到的事情,如砥砺节行,進德修业,这就不失为君子了。

有一次,孔子在卫国匡城被匡人包围,孔子依然在屋内弹琴歌唱,神态怡然。子路跑進去见孔子,说:“老师怎么还有闲情弹琴唱歌呢?”孔子说:“仲由,让我来告诉你吧!我想摆脱穷困已经很久了,可还是不能避免,这是天命啊。我想寻求通达已经很久了,结果还是不行,这是时运不济啊。碰上了尧舜那个时代,天下没有失意的人,这并不是人们的智慧高明;碰上了桀纣那个时代,天下没有得意的人,这也并不是人们的智慧低下,是时势造成这样的。知道穷困是命运,通达需要时机。面临灾难而不会畏惧的,这是圣人的勇气。仲由啊,休息去吧!我是顺天命而行,匡人又能对我如何呢?”受困的第五天,果然有一位将军前来谢罪,说道:“前几天,我们一直误认您是曾经带兵骚扰过匡城的阳虎,因此让夫子受委曲了。真是冒昧,请夫子恕罪。”孔子此时终于解围而出。

孔子提出,不仅要“知天命”,而且要“畏天命”。这个“畏”字是“敬畏”的意思,包含了人对天命的恭敬之心、顺从之意,以及知命而行的豁达。

【课后作业】

和上了年纪的人聊一聊,看看他们的人生是怎样度过的,怎样认识的,与孔子比一比,想一想,自己应该怎样走好人生之旅。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