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初级):幼学琼林(二十七)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7年10月19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缓带轻裘,羊叔子乃斯文主将;葛巾野服,陶渊明真陆地神仙。

【读音练习】

缓(huǎn) 带(dài) 轻(qīng) 裘(qiú) ,羊(yáng) 叔(shú) 子(zǐ) 乃(nǎi) 斯(sī) 文(wén) 主(zhǔ) 将(jiāng) ;葛(gé) 巾(jīn) 野(yě) 服(fú) ,陶(táo) 渊(yuān) 明(míng) 真(zhēn) 陆(lù) 地(dì) 神(shén) 仙(xiān) 。

【字词义解释】

缓带(1)轻裘(2),羊叔子(3)乃斯文(4)主将;葛巾(5)野服(6),陶渊明(7)真陆地神仙。

(1)缓带:放宽衣带。缓,宽松。带,衣带。
(2)轻裘:轻便的皮衣。轻,简单方便。裘,皮衣。
(3)羊叔子:即羊祜,(音护,hù)字叔子。西晋人,为官清廉节俭。
(4)斯文:此指儒者或文人。
(5)葛巾:葛布做的头巾。葛,植物名,茎皮纤维可纺织成布。
(6)野服:乡居朴素的粗布衣服。野,民间。
(7)陶渊明:即陶潜。东晋人,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

【译文参考】

羊祜不喜欢穿戎装,即使在指挥大军时依旧穿着轻便的皮衣,系着宽松的衣带,所以大家称他为斯文主将;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常戴葛布头巾,穿农夫的粗布衣,恬然安适,有如陆上的神仙。

【说故事时间】

位居宰相 清廉俭朴

张俭,辽圣宗统和十四年,举進士第一。个性端正诚实,生活俭朴,穿的是粗布衣,吃饭只求填饱肚子,不讲究色香味。有一年冬天,天气严寒,他在便殿奏事,兴宗见他穿的衣袍十分破旧,就密令身边的侍卫,悄悄的用火夹在他的衣服上穿洞做记号。一年四季,张俭都穿着这件旧袍上朝,不曾换新。兴宗十分的感动,问张俭原因。张俭回答说:“这件袍子我已经穿了三十年了,现在还能穿,何必换新呢?”当时的人生活奢靡,不知节俭,张俭在相位二十余年,注意清廉俭朴,以身作则,社会风气因而逐渐改善。

宋朝名臣司马光,为人正直,崇尚俭朴。他在〈训俭示康〉一文中训勉他的儿子司马康,要以清白的家风相承。他认为俭素是一种美德,不要因为他人的耻笑而改变。司马光在文章中列举了历史上许多“以俭立名”的故事,例如:春秋时鲁国的季文子,当过三个君王的宰相,而他的妻妾不穿绫罗绸缎,他家的马不吃粟米。

宋仁宗时的张文节,虽位居宰相,俸禄不少,但生活俭约,虽然别人讥笑他沽名钓誉,他也不在意。亲友规劝他要稍微随俗一些,张文节叹气说:“我现在的薪俸,即使全家锦衣玉食,哪怕办不到?只是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回到节俭很困难。我现在的薪俸哪能永久?生命哪能长存呢?一旦有了变化,家人已经习惯奢侈,不能立刻回到节俭,一定会失去生活依靠。倒不如不管我做不做官,活着或死了,家人的生活永远保持不变呢?”

司马光借着这些名臣贤相的故事,训诫儿子“俭素为修德的基础”,不仅本身要身体力行,更要告诫后代子孙,让他们知道前辈的风俗,代代相传。

【动动脑、想一想】

◎ 孔子说:“以约失之者,鲜矣!”(注1)又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注2)你认为节俭和德行修养有什么关系?请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 古今中外都有许多节俭的故事,请找一找,并和大家分享这些故事。

(注1)孔子说:“因为俭约节制而犯过失的人,可说是很少的了。”约,节制。鲜,音xiǎn,少。
(注2)孔子说:“读书人立志求道,却以穿粗布衣、吃粗饭菜为耻,就不值得与他谈论正道了。”恶,粗劣。未足,不值得。与议,与之议道。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