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初级):《千家诗》――五律(三十七)望秦川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7年12月16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wàng qín chuān
望秦川

lǐ qí
李颀

qín chuān zhāo wàng jiǒng,rì chū zhèng dōng fēng。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yuǎn jìn shān hé jìng,wēi yí chéng què chóng。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qiū shēng wàn hù zhú,hán sè wǔ líng sōng。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yǒu kè guī yú tàn,qī qí shuāng lù nóng。
有客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ㄨㄤ?ㄑㄧㄣ?ㄔㄨㄢ ㄌㄧˇㄑㄧ?
望秦川 李颀

ㄑㄧㄣ?ㄔㄨㄢ ㄓㄠ ㄨㄤ?ㄐㄩㄥˇ,ㄖ?ㄔㄨ ㄓㄥ?ㄉㄨㄥ ㄈㄥ。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ㄩㄢˇㄐㄧㄣ?ㄕㄢ ㄏㄜ?ㄐㄧㄥ?,ㄨㄟ ㄧ?ㄔㄥ?ㄑㄩㄝ?ㄔㄨㄥ?。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ㄑㄧㄡ ㄕㄥ ㄨㄢ?ㄏㄨ?ㄓㄨ?,ㄏㄢ?ㄙㄜ?ㄨˇㄌㄧㄥ?ㄙㄨㄥ。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ㄧㄡˇㄎㄜ?ㄍㄨㄟ ㄩ?ㄊㄢ?,ㄑㄧ ㄑㄧ?ㄕㄨㄤ ㄌㄨ?ㄋㄨㄥ?。 
有客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作者】

李颀,唐赵郡(河北赵县)人,后隐居颖阳东川(河南登封)。生于武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卒于玄宗天宝十年(751年),享年六十二。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中進士,曾任新乡县(河南新乡)尉,久未升迁,辞官归隐。性格超脱,长于玄理,诗作秀丽雄浑,震人心神,尤擅长描写边塞风光,风格豪放。

【注释】

(1)秦川:指赕西的渭河平原,又称关中盆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2)迥:远。
(3)逶迤:绵长曲折的样子。
(4)城阙:此指长安京城。阙,宫门外两边的望楼。
(5)五陵:五个汉代帝王陵寝,皆位于长安,为当时贵族豪门聚集之地。
(6)归欤叹:回乡的感叹,为“叹归欤”的倒装句。欤,置于句末,表示疑问、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吗”、“啊”、“吧”。
(7)凄其:凄凉。其,语助词,无义。

【语译】

清早望向秦川感觉很远,太阳正从东边的山峰升起。远近各处的山河明亮洁净,曲折长远的长安宫阙重重迭迭。万户人家的竹林中发出萧瑟的秋风声,五陵松木显出清寒的景象。他乡作客的游子感叹不如归去吧,凄凉的心情有如霜露一样浓。

【诗中有话】

李颀出身唐朝士族(赵郡李氏),年轻时浮躁挥霍而倾财破产,立志苦读了十年,四十岁才考中進士,但只被派任新乡县尉的小吏(公务员),数年后依然家徒四壁。晚年辞官归隐,将归东川时,回望长安城,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诗。

前四句写景,描写长安一带在清晨的阳光下,山川壮丽明净,京城随着山势曲折绵延,气势雄伟。后四句借景抒情,描述内心凄凉的秋意,松竹笼罩在寒气秋声中,秋晨霜露浓重,好似异乡游子归去时沉重悲凉的心情。

李颀经五次考绩仍未能迁调,感叹不如归去,回头望秦川时触景生情,倍觉心寒。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况且凡事皆有因缘,当尽了力仍无法扭转时,也只能把心放下了。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