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7年12月06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sù yún mén sì gé
宿云门寺阁
sūn tì
孙逖
xiāng gé dōng shān xià,yān huā xiàng wài yōu。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xuán dēng qiān zhàng xì,juǎn màn wǔ hú qiū。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huà bì yú hóng yàn,shā chuāng sù dǒu niú。
画壁余鸿雁,纱窗宿斗牛。
gèn yí tiān lù jìn,mèng yǔ bó yún yóu。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ㄙㄨˋㄩㄣˊㄇㄣˊㄙˋㄍㄜˊ ㄙㄨㄣ ㄊㄧˋ
宿云门寺阁 孙 逖
ㄒㄧㄤ ㄍㄜˊㄉㄨㄥ ㄕㄢ ㄒㄧㄚˋ,ㄧㄢ ㄏㄨㄚ ㄒㄧㄤˋㄨㄞˋㄧㄡ。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ㄒㄩㄢˊㄉㄥ ㄑㄧㄢ ㄓㄤˋㄒㄧˋ,ㄐㄩㄢˇㄇㄢˋㄨˇㄏㄨˊㄑㄧㄡ。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ㄏㄨㄚˋㄅㄧˋㄩˊㄏㄨㄥˊㄧㄢˋ,ㄕㄚ ㄔㄨㄤ ㄙㄨˋㄉㄡˇㄋㄧㄡˊ。
画壁余鸿雁,纱窗宿斗牛。
ㄍㄥˋㄧˊㄊㄧㄢ ㄌㄨˋㄐㄧㄣˋ,ㄇㄥˋㄩˇㄅㄛˊㄩㄣˊㄧㄡˊ。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作者】
孙逖,唐河南﹙今河南省洛阳县﹚人,约生于周王朝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卒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享年约六十六岁。天资聪敏,自幼能文。十五岁时,雍州长史崔日用令其作赋,孙逖挥笔成文,理趣不凡,崔日用见之惊叹。孙逖因而受到推举,唐玄宗亲至洛阳城门相见,深得器重,历任中书舍人、典诏诰、刑部侍郎等官职。很会写诗,古体和今体都是他的擅长。有文集二十卷流传于世。
【批注】
﹙1﹚ 云门寺阁:指云门寺内的阁楼。云门寺在浙江省会稽县南云门山。
﹙2﹚ 香阁:指香烟缭绕的寺中阁楼。即诗人夜宿之处。
﹙3﹚ 东山:云门山的别名。
﹙4﹚ 象外:形象之外。
﹙5﹚ 千嶂:千山、群山。
﹙6﹚ 卷:通卷。把长薄的东西弯转收拢起来。
﹙7﹚ 五湖:太湖的别名。
﹙8﹚ 余:留存。
﹙9﹚ 纱窗:糊有细密纱网的窗子。
﹙10﹚ 斗牛:泛指天空中的星群。斗是斗宿,牛是牛宿。
﹙11﹚ 天路:到达天庭的路。
【语译】
云门寺阁坐落在云门山下,繁花盛开如烟如雾,但却有一种超脱尘俗的幽静。到了晚上,悬挂的灯火照映着群山,卷起窗幔,映入眼帘的是如太湖秋水般的夜色。画壁上还留存着鸿雁的痕迹,天上的繁星彷佛停留在纱窗上。这样的景致让人更加怀疑通往天庭的路就在附近,果不然,当天夜里就做了一个跟白云一起遨游天际的梦。
【诗中有话】
这是诗人描写住宿在云门寺阁的感怀诗,由于景观不凡,尤其到了夜晚,由灯光、夜色、画壁、星群组合而成的山中夜景更让诗人惊叹不已,彷佛置身在通往天庭的路上,所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已经与白云同游天际了。
其实成仙也是要经过一番吃苦的,唐朝人写的《录异记》里有一个故事说:“有个拾来和尚一心想成仙,一天,他梦见了通仙境还有佛祖。佛祖告诉他:要去通仙境必需空身空腹,路上也不能向人乞讨食物。拾来醒后就把梦中所见告诉师兄鉴来,鉴来愿意和他同往,于是两人就往梦中指示的通仙境走去。途中鉴来耐不住饥饿,不听拾来的劝阻,吃了一片讨来的薄饼,拾来则一路忍着饥饿,累的都快走不动了。鉴来于心不忍,就想背他,但是拾来想起佛祖告诉他的话,要去通仙境必需空身空腹,于是拒绝了鉴来的善意,坚持空身空腹的走下去。终于来到了通仙境的洞口,拾来大步跨進洞里,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顿时感到全身舒畅,有飘起来的感觉,当他回头一看,却发现鉴来已变成一尊石像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吃苦耐劳是修炼人的基本要求,没有这个心理准备是无法圆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