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初级):《千家诗》七绝(三十四)蚕妇吟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8年03月24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cán fù yín
蚕妇吟

xiè fāng dé
谢枋得

zǐ guī tí chè sì gēng shí,
子规啼彻四更时,
qǐ shì cán chóu pà yè xī。
起视蚕稠怕叶稀。
bú xìn lóu tóu yáng liǔ yuè,
不信楼头杨柳月,
yù rén gē wǔ wèi céng guī。
玉人歌舞未曾归。

ㄘㄢˊㄈㄨˋㄧㄣˊ  ㄒㄧㄝˋㄈㄤ ㄉㄜˊ
蚕妇吟 谢枋得

ㄗˇㄍㄨㄟ ㄊㄧˊㄔㄜˋㄙˋㄍㄥ ㄕˊ,
子规啼彻四更时,
ㄑㄧˇㄕˋㄘㄢˊㄔㄡˊㄆㄚˋㄧㄝˋㄒㄧ 。
起视蚕稠怕叶稀。
ㄅㄨˊㄒㄧㄣˋㄌㄡˊㄊㄡˊㄧㄤˊㄌㄧㄡˇㄩㄝˋ,
不信楼头杨柳月,
ㄩˋㄖㄣˊㄍㄜ ㄨˇㄨㄟˋㄘㄥˊㄍㄨㄟ 。
玉人歌舞未曾归。

【作者】

谢枋得,字君直,号迭山,信州弋阳(在今江西)人。生于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享年六十四。自幼颖悟,性好直言,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榜進士,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任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后与元军相抗,兵败隐入建宁(在今福建)。元朝多次求才征召,坚辞不从,被地方官强迫北送京师,终于绝食而死。

【注释】

﹙1﹚ 蚕妇:养蚕的妇人。蚕是蚕蛾的幼虫,以桑叶为食,能吐丝结茧成为蛹,长成后破茧而出,是为蚕蛾。所吐的丝可做为纺织的原料,自古即为农家所饲养。
﹙2﹚ 子规:即杜鹃鸟。鸣声凄清,能令人思归。
﹙3﹚ 啼彻:啼声响遍各地。
﹙4﹚ 四更:凌晨一时至三时称四更。古人将一夜的五分之一称更,相当于二小时,初更从午后七时至九时,依序推移,五更为凌晨三至五时。更,读音 gēng、ㄍㄥ,语音jīngㄐㄧㄥ。
﹙5﹚ 稠:繁多而密。
﹙6﹚ 叶稀:指桑叶被蚕儿吃掉变少了。
﹙7﹚ 杨柳月:指西斜至杨柳树梢的月亮,表示夜已深了。
﹙8﹚ 玉人:指美好如玉的人,不专指女性。如“玠总角羊车过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见《晋书‧卫玠传》。

【语译】

午夜时分杜鹃鸟“不如归去”的啼声响彻各地,起身探视稠密的蚕儿,是耽心桑叶放得少了会饿着它们。真不敢不相信,月亮已从阁楼头上斜移到杨柳树梢后了,可是那些去唱歌跳舞的玉人们,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哪!

【诗中有话】

“劳逸不均”一直是人类社会中解决不了的一个大问题,历来许多关心社会的人士,往往都会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来,可惜到现在大家依然还是觉得到处充斥着“劳逸不均”的现象,也就是说,人类对这个问题交了白卷,因为人类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不知道宇宙法理,强为的结果是治丝而棼,徒然为社会制造困扰,真是令人扼腕。

这首〈蚕妇吟〉也是一首表达当时南宋社会上“劳逸不均”现象的叙事诗,上联“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是描写养蚕妇的辛劳,午夜还要工作,不得安歇。至于下联“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写的是另一位也未入睡的女子,只不过她却在歌舞狂欢。姑不论这样的生活是否健康?但至少要比养蚕来得轻松吧!不必耽心生活的压力。诗人将两种不同生活型态的妇女摆放在一起,相较之下,我们当然会觉得“劳逸不均”,产生一种为什么我的命就那么苦,老天真是不公的感叹!老天不公吗?其实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是宇宙的法理,老天对每一个生命都是一视同仁不会干扰的,每一个生命的结果都是由自己决定的,就像树木的年轮一样会一笔一笔的记录下来,善﹙德﹚恶﹙业﹚皆备。而且会生生世世积累下去,今生无法兑现的就留待来生实现,因此我们一出生的时候生命中已经带有累世尚未兑现的德与业,让我们在这一世中来取用或偿还,我们不是从零开始,我们是继续未完成的生命之旅。

如果你能悟到多积德少造业,那么起始的生命环境虽然不佳,但经过吃苦还业,就会有不错的结果﹙除非前世的业太重﹚。如果不知多积德少造业,过着仗势欺人,骄横放纵的生活,那么纵然生长在锦衣玉食的家族里,最终还是会落得晚景凄凉,身后萧条﹙除非前世的德太大﹚。所以人的一生不走到最后是不会知道结果的。眼前的景象是一时的,不明白因果关系,你要如何去评断“劳逸不均”?诗中辛劳的养蚕妇,歌舞狂欢的美少女,你知道谁会懿德流芳吗?答案是:由她们自己决定。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