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8年02月28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xuán dū guàn táo huā
玄都观桃花
liú yǔ xí
刘禹锡
zǐ mò hóng chén fú miàn lái,wú rén bú dào kàn huā huí 。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xuán dū guàn lǐ táo qiān shù,jìn shì liú láng qù hòu zāi 。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ㄒㄩㄢˊㄉㄨ ㄍㄨㄢˋㄊㄠˊㄏㄨㄚ ㄌㄧㄡˊㄩˇㄒㄧˊ
玄都观桃花 刘禹锡
ㄗˇㄇㄛˋㄏㄨㄥˊㄔㄣˊㄈㄨˊㄇㄧㄢˋㄌㄞˊ,
紫陌红尘拂面来,
ㄨˊㄖㄣˊㄅㄨˊㄉㄠˋㄎㄢˋ ㄏㄨㄚ ㄏㄨㄟˊ。
无人不道看花回。
ㄒㄩㄢˊㄉㄨ ㄍㄨㄢˋㄌㄧˇㄊㄠˊㄑㄧㄢ ㄕㄨˋ,
玄都观里桃千树,
ㄐㄧㄣˋㄕˋㄌㄧㄡˊㄌㄤˊㄑㄩˋㄏㄡˋㄗㄞ。
尽是刘郎去后栽。
【作者】
刘禹锡,字梦得,唐彭城(在今江苏)人,为匈奴后裔,官至太子宾客。生于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卒于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享年七十一岁。世代儒学相传,禹锡又天资聪敏,从小就气度不凡。虽官场上多次被贬,几经调动,仍乐观豁达,勤政爱民,受到人民爱戴,和当过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人们为他们建了三贤堂。禹锡诗作清新通俗,充满豪气,富民歌特色,被白居易誉为“诗豪”,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同为中唐的著名诗人。
【批注】
﹙1﹚玄都观:隋唐时道观名,在京城长安城南崇业坊。
﹙2﹚紫陌:指京城中的道路。紫禁是皇帝住的地方,陌是市中的街道。
﹙3﹚红尘:指尘土。
﹙4﹚拂面:迎面。
﹙5﹚刘郎:作者自称之词。
【语译】
京城街道上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大家都说是赏花回来的。玄都观里有上千棵的桃树,却都是我刘某人离开长安以后才种的。
【诗中有话】
这首诗写的浅白易懂,好像告诉大家,玄都观的桃花是诗人离开长安以后新增的景点,其实不然,因为根据诗人自题的“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题来看,是诗中有话的。诗人在顺宗即位的时候加入了王伾、王叔文的政团,他们很想改革弊政,做一些“上利于国,下利于民”的事,可惜急于成事,得罪了宦官与藩镇,反而被宦官与藩镇连手胁迫重病的顺宗让出皇位,因而失去了支持,结束了这场前后不到半年的变革。事后,主其事的王叔文赐死,王伾贬后病死,刘禹锡、柳宗元等核心的八人全部贬为偏远州的司马﹙负责军务的幕僚长﹚。第二年正月宪宗改元,大赦天下,但在诏书中明令: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这对他们是很严厉的的打击。但是诗人的性格坚毅,对于参加改革弊政的工作从不后悔,被贬期间,他仍然得意时“恃才而放”,失意时“心不能平”,还是关心国家,时常讥讽时政,写出来的文字依然“吐辞多讽托远意”,让当权者不愉快,但是也为历史留下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
这首“玄都观桃花”就是诗人在被贬放十年之后刚回朝廷等待派职前作的,这首诗被解读成嘲讽诗人离开朝廷十年间所掘起的新权贵,这样的解析也许是对的,与他“恃才而放”、“心不能平”的人格特质相符,充满了瞧不起与不服气的味道在,结果大家联合起来又把诗人赶出京城,直到十四年后才又重回长安,原本要重用的,结果又因作了一首〈再游玄都观〉,诗前重提当年“戏赠看花诸君子”的往事,引起执政不悦,遂未能出任要职。这样的性格仕途上注定是坎坷难行,可是作起文章、写起诗来却不同凡响,精美绝伦,成为当时的诗坛领袖,有“诗豪”之称。
就文学的领域来说,刘禹锡的诗、散文,历代都有很高的评价,占有显着的地位,很多人学习他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可说是一位有成就的大诗人。诗人心存国家社稷,关怀黎民苍生,改革贪腐弊政,却被贬抑外放,不能一展抱负,心中自是不平,也是诗人终生的遗憾。但是我们从诗人的一生中发现,被贬的这段期间却是他创作的高峰期,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重回长安、洛阳后好的诗就少了,也许上天就是安排诗人要在文学领域展现他的才华,用他的笔锋来完成他的改革使命,建立他的历史地位。那么诗人在政治上的贬放、打压、排斥,不就是必要的过程吗?否则怎会有如此高的文学成就呢?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又见一例证,上天总是会把对的人放在对的位置上,但是人却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