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对牛弹琴(成语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8年09月09日】

【原文】

……公明仪(1)为牛弹〈清角〉之操(2),伏(3)食如故(4)。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5)之声、孤犊(6)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7)而听。(《弘明集.卷一.汉.牟融.理惑论》)

【注解】

(1)公明仪:春秋时鲁国人。
(2)〈清角〉之操:操,琴曲。指〈清角〉这首琴曲。
(3)伏:低头。
(4)如故:一如往常。
(5)蚊虻:虻,音“蒙”。吸血的蚊子和牛虻。
(6)孤犊:犊,音“读”,指小牛。落单的小牛。
(7)蹀躞:音“蝶谢”,指小步徘徊在原地的样子。

【故事阐述】

东汉有一名叫牟融的人,才高多闻,不但熟读经史百家的作品,还精通佛理,所以当时有许多儒家学者都喜欢来向他请教有关佛学的疑问。

不过牟融在对这些儒家学者讲解佛理时,并不引用佛典,而是引用儒家的经书。有人就问道:“您不是总说佛法内容博大深厚,为什么您反而不用佛经讲解我们的疑问呢?”牟子回答:“我想你们对佛典内容一定比儒家经典陌生,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我是引用儒家经典解释佛理,你们一定很容易了解。相反的,我如果引用佛典来对你们解释问题,不就象对眼盲的人说明各种漂亮颜色,对聋子演奏悦耳的音乐,一点成效也没有吗?我之所以会这么做,无非是想让你们更容易了解佛理啊!”

牟融接着又说了一个故事,他说:“春秋鲁国时,公明仪有一次弹琴给一头牛欣赏,琴声不管多悦耳动听,牛却始终没有任何反应,自顾着吃草。后来他改弹一种类似蚊虻鼓翅声,夹杂着落单小牛悲鸣声的乐曲,牛马上停止吃草,一面摇着尾巴,一面竖起耳朵,惶恐不安地聆听。这和我三番两次引用儒家经典来讲解佛理,是同样的道理啊!”

后来人把这个故事浓缩成“对牛弹琴”,用来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高深的道理,或者是对某人谈他没兴趣或不懂的事。

【讨论】

(1)为什么儒家学者都喜欢来向牟融请教问题?
(2)牟融回答儒家学者的问题时,都是引用哪一方面的经书来论述?
(3)牟融引用“对牛弹琴”的故事,你认为有贬低牛或者是骂那些儒家学者的意思吗?
(4)“对牛弹琴”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回想一下,你平日的待人处事中,有没有做到针对不同的人说明问题时,会采取不同的做法呢?和同学分享看看。

【造句练习】

例:跟不懂音乐的人大谈“如何用正统音乐洗净人心”,会不会显得有点对牛弹琴!
例:要学会针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面向回答问题,才不会最后落得对牛弹琴的结果。

【相似成语】

对牛鼓簧 对驴弹琴

【课后时间】

成语填空大考验

(1)对( )弹琴 (2)( )入虎口
(3)画( )添足 (4)望子成( )

【参考解答】

(1)对(牛)弹琴 (2)(羊)入虎口
(3)画(蛇)添足 (4)望子成(龙)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