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8年10月27日】
【原文】
zēng chú dīng wèi,hào zhé Jiǎ chōng。
曾除丁谓,皓折贾充。
ㄗㄥ ㄔㄨˊ ㄉㄧㄥ ㄨㄟˋ,ㄏㄠˋ ㄓㄜˊㄐㄧㄚˇ ㄔㄨㄥ。
曾除丁谓,皓折贾充。
【注释】
(1)曾:王曾,字孝先,宋代益都(今山东省昌乐县)人,北宋名臣。
(2)除:免除。
(3)丁谓:北宋人,曾任宰相,跋扈专权,喜逢迎巴结。
(4)皓:孙皓,字符宗,孙权之孙,东吴末代皇帝。
(5)折:折损。
(6)贾充:原三国时魏国臣子,后依附司马昭,二人共谋指使成济杀魏帝曹髦。
【语译】
北宋名相王曾,免除丁谓的职位,贬为崖州司户,大快人心。三国时东吴最后一位君主孙皓降晋,被押解到洛阳。晋臣贾充责问孙皓残暴无道,使用酷刑。孙皓回答,这些刑罚是用来处罚弒君的不忠之臣。贾充无言以对,大大折损了贾充的颜面。
【人物故事】
宋仁宗初即位时,京师流传:“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欲得天下宁,拔去眼前丁。”寇,指寇准;丁,指丁谓。当时王曾担任宰相,见寇准因为丁谓的谗言而遭贬谪,十分不满。后丁谓因擅移真宗山陵皇堂一事获罪,王曾负责查办,将丁谓免除相职,贬为崖州司户参军。
王曾,生性善良敦厚,正直耿介,器量宏大,为北宋名臣。王曾父母早逝,由叔父抚养成人。宋真宗咸平年间,二十多岁的王曾到京城应试,途中经过甜水巷,听到一对母女悲凄的哭泣声,询问附近的邻居,得知她们因为积欠官府四万枚钱,无力偿还,只得将女儿卖给商人以偿还债务。王曾告诉那位母亲,可将女儿卖给他,并约定三日后带走他女儿。可是过了约定的时间,却不见王曾前来。母女二人到他住宿的馆舍拜访,而王曾已经离开。那一年王曾通过礼部的考试,殿试时真宗钦点为状元。
王曾才学丰富,沉着稳重,木讷少言,颇得真宗的赏识倚重。后又辅佐十一岁的仁宗即位。在朝中历任要职,尽忠职守,为国家举荐许多有才华之士,却从不居功。宋代名臣范仲淹、包拯皆蒙其拔擢。有一次,范仲淹问王曾,为何从不邀功,王曾说:“作为辅佐之臣,为国举用良材是我的职责本分,如果把恩赏全归给自己,那怨恨该归谁呢?”范仲淹对此大为叹服。
三国时东吴最后一位君主孙皓,残暴无道,降晋,被押解到洛阳。晋臣贾充质问孙皓为何用剥皮凿目等酷刑来对待臣子?孙皓回答,这些刑罚是用来处罚弒君的不忠之臣。讽刺贾充原为魏臣却弒君不忠。这是一个荒谬的场景,变节之臣责备无道之君,无道之君讽刺变节之臣。人们常常是只见他人之非,忘记自己的过错。凡事都该向内找,深切反省,才能明是非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