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8年11月21日】
【提要】
转眼小龙已到三岁,于是跪拜朱公为师,华小龙日夜咬牙勤练武艺,由于天资聪颖,丢石锁的功夫超过了师傅,名气一大走漏风声。官府与村霸们前来捉拿小龙,搜遍全村不见小龙人,就捉龙娘当人质,企图用龙娘引出大龙、小龙,朱华两村两姓众亲邻,蜂拥而上挡住官兵去路,官兵扬言要捉拿朱公、华公,龙娘因为惜子爱夫护众邻,便一头撞死在桥墩边,一声“娘亲”响青云,小龙人从河底跳上石桥墩,驮起母亲飞奔而去,官兵黑手们汗毛懔懔,仓皇逃遁。
【原文】
第一集
第二章 童 年(完)
光阴过得象流星,
小龙已到三岁整,
穷人家小孩早懂情,
遭难的小龙是童神。
好籽落在白泥墩,
好苗插在乌土层,
白泥里出苗着根青,
乌土里育苗成人的根。
朱村朱公侠义心,
看中小龙能成人,
三岁小龙志凌云,
跪拜朱公叫先生。
朱公费尽力气费尽心,
日教武艺夜教文,
小龙过目勿忘听过勿要问,
勿教也能懂八分。
朱公武艺高超群,
拳脚石锁最出名,
水面上走路如陆地行,
太湖四周第一人。
五谷秋收靠耕耘,
耕耘要靠手脚勤,
手脚勤巧靠决心,
华小龙咬牙练本领。
华小龙,练本领,
日日夜夜勿停顿,
软拳先练打棉球,棉球打脱近千斤,
离球三尺球飞滚。
华小龙,练本领,
夜夜日日勿停顿,
硬拳先练打石块,石块堆成小山墩,
轻轻一拳石成粉。
华小龙,练本领,
时时刻刻勿停顿,
练脚先练踏木桩,桩木要用车子运,
闭着眼睛快如奔。
华小龙,练本领,
刻刻时时勿停顿,
练脚再练踏水面,湿破鞋裤数勿清,
水面飞跑如陆地行。
华小龙,练本领,
学练石锁出大名,
师父丢锁过木凳,
小龙丢锁过桥顶。
华小龙,练本领,
三练六功一世本,
小龙得功喜众心,
晴天霹雳又降灾星。
小龙练武暗暗里行,
众邻保护守口如瓶,
石锁穿过桥洞桥顶接得稳,
名声一大漏风声。
近日县衙州府有通令,
捉牢大龙有重赏金,
大龙在太湖做“太湖小王”三次打官兵,
要捉大龙妻子引夫君。
老族长下听禀报上看令,
请求官兵到朱村,
官兵勿到华公传凶讯,
急叫小龙快藏身。
官船加快逆风行,
过了新塘到鸭城,
族长、千总※领路行,
走狗官兵后面跟。
※千总:百户左右为图正,千户左右千总,皆地方上半官方头儿。
官兵走狗围朱村,
挨家搜呐挨户寻,
搜遍全村无小龙人,
就捉龙娘当犯人。
小龙娘无泪无哭声,
跟着千总走出门,
告别两公两恩人,
告别两村众亲邻。
朱公见状烈火喷,
挺身而出挡住行:
小龙娘有啥错啥罪名?
要抓龙娘万勿能。
华公见状怒气生,
挺身而出挡住行:
朗朗乾坤欺压弱女抓好人,
族规、王法哪条定?!
两村两姓众亲邻,
蜂拥而上挡住行,
小后生手拿锄头铁耙,扁担棒棍;老头子高举镰刀斧头、铁镐、木柄;妇女们手执剪刀、菜刀、草绳、麻绳,
拼死拼活要救苦难人。
族长千总吃一惊,
嘿嘿两声话分明:
请出龙娘寻找小龙是州府令,龙娘能唤回大龙交大运,
勿信请“两公”一同行。
龙娘心里热油滚,
突然开口话高声:
龙儿呀!千万勿能忘根本,一定要做人上人,说罢一头撞桥墩,顿时七孔流血命归阴,
龙娘是惜子爱夫护众邻!
族长走狗吓得脸发青,
官兵千总急得站勿稳,
脸发青,站勿稳,
忽听官船船底喊“娘亲”。
一声“娘亲”响青云,
一个飞人如流星,
流星快,快流星,小龙人从河底跳上石桥墩,驮起母亲快步奔,
眼睛一眨勿见影。
族长一吓再吓象无头屎苍蝇,
千总一急再急象一堆烂牛粪,
官兵走狗跪在地埃尘,
求求水鬼水神饶狗命。
众亲邻又气又笑又是恨,
两老公同口话出声:
自从小龙九死丧了命,近日来水鬼上岸山鬼常下林,满身鲜血,舌长七、八寸,口口声声要讨命。
凶人听得汗毛懔,拍拍屁股溜出村。
【评点】
朱公在向华小龙传授武艺之前,为何很在乎小龙的为人?
一谈到中国武术,大家都知道说是国粹。现在的人学武术很多人是想得个好的身体,武术,的确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从本节史诗中我们看到华小龙最后能将石锁丢过桥顶,膂力怎么样?身体棒不棒?不言而喻。
那么是不是说,朱公教给华小龙武艺是想让华小龙有一个强壮的身体,好自卫防暴呢?有那么一点意思,但仅仅是为了这点目的,就不至于要反复斟酌华小龙的为人了。这个斟酌为人里面实际上蕴含着中国武术的精神在里面,中国武术的精神就两个字:武德。看一个人能不能在武术中成器首先要看他的德性。
大家还记得《左传•宣公二年》里面对“武”的解释吗:“止戈为武”,不管这种解释正不正确,总之中国人好引用它,说明中国人内心里尚武的实质实际是尚德。中国目前有“历史清楚,脉络有序,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约几百个,你能说哪一个不强调武德?
我们强调少林拳的价值时说:“功夫并不是用来打架,而是用作强身健体”。而当我们武术家切磋武当剑时,总是“点到即止”,不乱作杀伤。那些练习八卦掌的人,会常常告诫自己“切忌心浮气燥”,必需“戒急用忍”,因为武术不应用作主动伤人,而只应“在必要时作自卫用途”。至于国家面对危难时,便“匹夫有责”,十八般武器,全都共赴国难。
谈到这里似乎武术的境界还没有谈到顶点。武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几大武术流派的创始人,就应该比较清楚了。
首先:少林武功,十八罗汉手及《易筋经》中的十二式运动法,创始人菩提达摩,南北朝时期南印度禅师。
其次:武当武功创始人明代道士张三丰。《大岳太和山志》载:三丰“研磨太极阴阳之奥蕴,静观龟鹤之动态,探究其长寿之源,顿有所得”,遂创武当武功。
再次:形意拳。据说初名心意拳或心意六合拳,创始人为山西姬际可。据姬氏《自述》云:他曾上嵩山少林寺习武近十年,“颇得少林秘法,尤擅大枪诀术”。后入终南山,修身养性于柱峰下一刹中,偶得岳武穆所遗古剑一柄及《六合拳经》一部。在此基础上,他“经十载之苦心钻研,会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万殊,以六合为法,五行十形为拳”,创出新拳种心意六合拳。显然,姬际可虽非出家僧道,但受佛、道教思想影响颇深,是位有一定宗教信仰的武术大师。
还有:八卦掌。创始人为河北董海川。据清光绪九年(1883)春所立《董先生墓志铭》载,海川“少任豪侠”,“性好田猎”,“后遇黄冠,授以武术,遂精拳勇”。照此而论,董氏武功是从“黄冠”道士那里学来的,是接受道士毕澄霞、郭济元所传武功的结果。
其它如太极梅花螳螂拳、八极拳、岭南白眉派武功、燕青拳、五童气功拳 、大悲陀罗尼拳等等都直接间接与佛道相关。
民间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在中华武术史上,佛道对武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既有对技术层面的武功招式和武功套路的影响,更有对理论层面的武术文化和武术精神的影响。历史上,对中华武术产生重要影响的宗教主要是佛教和道教。
我们来看佛家论武术的言论,据《少林拳术秘诀》记载,清末武术名家李镜源曾记录寺僧传授学习技击的心要:(l) 欲学技击先学不动心。 (2) 欲学技击先学调息,即不动心之道。(3) 欲学技击先学勘破生死,证悟本心。这三条心要实是禅定的精髓。道家也有,清朝全真道龙门派道士王常月指出:“持戒在心,如持物在手,手中之物,一放即失,心中之戒,一放即破。行善作恶,往往系于一念之间。”
持戒也好,不动心也好,在武术气功中,能放弃执著,心底清净,返本归真,继而达到同化宇宙精神的境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人合一”。自古习武之人追求的最高的理想就是“天人合一”:通过武术气功的习练,达到自身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说到这里,相信武术的最高境界我们现在该有些眉目了,“惩恶扬善,扶危济困”是中国武术的基本精神,在这个基础之上更上一层楼,臻于佛道所崇尚的境界:“天人合一”。
当然朱公的境界还没有到达这么高,他的境界是“惩恶扬善,扶危济困”,他斟酌的就是华小龙的秉性是否符合这个“惩恶扬善,扶危济困”。他当然要斟酌,因为我们讲了,强身健体自卫防暴不是中国武术的核心,核心是武德,是怎样在武术气功的练习中也去做一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