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9年03月07日】
【原文】
上(1)待裴寂(2)特厚,群臣无与为比,赏赐服玩(3),不可胜纪(4);命尚书奉御(5)日以御膳赐寂,视朝必引与同坐,入阁则延之卧内;言无不从,称为裴监而不名。委萧?(6)以庶政,事无大小,无不关掌。?亦孜孜(7)尽力,绳违举过(8),人皆惮(9)之,毁(10)之者众,终不自理。上尝有敕(11)而内史不时宣行,上责其迟,?对曰:“大业之世,内史宣敕,或前后相违,有司(12)不知所从,其易在前,其难在后;臣在省日久,备见其事。今王业经始,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使与前敕不违,始敢宣行;稽缓之愆(13),实由于此。”上曰:“卿用心如是,吾复何忧!”
上每视事,自称名,引贵臣同榻而坐。刘文静谏曰:“昔王导有言:“若太阳俯同万物,使群生何以仰照!”今贵贱失位,非常久之道。”上曰:“昔汉光武(14)与严子陵(15)共寝,子陵加足于帝腹。今诸公皆名德旧齿(16),平生亲友,宿昔之欢,何可忘也。公勿以为嫌!”
(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五唐纪一》)
【注释】
(1) 上:指唐高祖,即李渊。他出身贵族,7岁时世袭唐国公爵位,隋末在晋阳起兵,攻占长安,立隋代王杨侑为帝,自己掌握实权。618年废杨侑,自立为帝,建立唐朝。
(2) 裴寂:隋朝人,父亲早亡,由兄长将他养大,曾担任宫中卫士及晋阳宫副监。
(3) 服玩:服装与珍贵玩物。
(4) 不可胜纪:无法记载。
(5) 尚书奉御:在皇宫负责膳食的管理者。
(6) 萧?:为南朝后梁明帝之子,隋亡后梁之后,专心于经术之研究。唐高祖建国后,受封为宋国公。
(7) 孜孜(音姿):努力不懈。
(8) 绳违举过:纠正违失,举发过错。
(9) 惮:惧怕。
(10) 毁:诋毁。
(11) 敕(音赤) :帝王的诏令。
(12) 有司:有关的负责部门。
(13) 稽缓之愆(音迁):迟未宣布的过失。愆,指耽搁或过失。
(14) 汉光武: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建立者。
(15) 严子陵:即严光,字子陵,余姚人,少有高名,与刘秀是同学。刘秀非常赏识他,即位皇帝后多次请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严子陵却一生不仕,隐于浙江。
(16) 名德旧齿:德高望重的旧同僚。
【语译参考】
唐高祖对待裴寂特别优厚,群臣无人可以与他相比,赏赐裴寂的服装与珍贵玩物多到无法记载;命令皇宫膳食管理者每天将皇上食用的御膳,相同的一份赐给裴寂。上朝时,一定让裴寂坐在他旁边,回到寝宫,一定邀请裴寂到内室。对裴寂的建议,从来没有拒绝过,不称呼裴寂的名字而叫他的旧官名裴监。唐高祖将各种行政事务交付给萧?,不分事务大小,全由萧?处理。萧?也谨慎尽力纠正违失,举发过错。人人都惧怕他,诋毁他的人很多,但他始终不为自己辩解。高祖曾下令而内史却未及时宣布,高祖因而责备内史延误时间,萧?回答:“隋炀帝大业年间,内史宣布皇上所下命令,有时前后相反,负责部门无所适从,只好将容易执行的命令放在前面先处理,难的放在后面再处理。我在隋朝内史省待的时间很长,看到太多这类事情。而今皇上的大业刚要开创,事情关系到社稷安危,远方的人如果产生怀疑,恐怕就会失去机会,所以,我每接到一个命令,一定详加调查审核,确定与之前所发布的命令不会互相予盾后,才敢宣布。皇上所责备的命令迟未宣布的过失,原因在此。”高祖说:“你如此用心办事,我还有什么好忧虑的!”
唐高祖每次上朝,都自称名字,还请高阶官员与他同坐在一条榻上。刘文静劝谏说:“过去王导曾说过,‘假如太阳与地上万物一样,那么一切生物又怎么仰赖它的照耀呢?’现在尊贵的皇上与卑贱的臣属竟无分别,这不是国家长久之道。”高祖回答说:“过去汉光武帝与严子陵同睡一床,严子陵把脚伸到汉光武帝肚子上。而今各位大臣都是德高望重的旧同僚,生平的好友,过去的欢聚之情,怎能忘怀。此事您不必在意!”
【研析】
隋末大乱,各地反隋势力纷纷起兵,群雄并起,坐镇太原的李渊,乘机发展势力,617年担任太原留守时,他与晋阳副监裴寂、晋阳令刘文静一起起兵反隋,攻占长安。618年李渊自立为帝,建立唐朝,年号武德。李渊是唐朝开国君主,虽然在位期间(618至626年)并不长,但基本上他是一位贤明的皇帝。李渊在隋朝制度的基础上,進行适当的调整,制定均田令、租庸调法,并颁布武德律,推行府兵制,发行开元通宝钱币,确立唐朝前期制度。
本则故事提到唐高祖对待裴寂优厚之程度,无人能比,上朝时,也都自称名字,请重要臣子与他同坐在一条榻上,由上述的言行,可察觉高祖是一位重情义的人,对于昔日一起打拼的同僚,在称帝后,仍然谦虚以对,维持与以往相同的态度对待。即便遭致刘文静的批评,高祖以汉光武帝为例,说明不能忘怀与旧同僚的欢情,而要刘文静不必有所疑虑。
此外,故事中还提到高祖与萧?就未及时宣布皇上命令一事進行讨论的对话,萧?除了仔细调查审核每道命令,使得前后发布之命令不致于发生矛盾,甚至考虑到建立皇上的威信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的层面,用心谨慎以及深谋远虑的做事态度,赢得了高祖的尊重。
【延伸思考】
1、唐高祖对待旧同僚的方式,与刘文静所提的意见迥然不同,你比较认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2、萧?对于本职工作认真及敬业的态度,令人敬佩。他的做事态度,对你有何启示?并请分享你的做事原则与理念。
【参考书目】
1、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修订本)(第4册) 建宏出版社
2、《柏杨版资治通鉴》(第22 册) 远流出版公司
3、《图说中国历史 》京中玉国际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