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9年04月19日】
【原文】
玄龄(1)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2)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3)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4)国,故唐世称贤相,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5)朝堂,稽颡(6)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三.唐纪九》)
【注释】
(1)房玄龄:齐州淄县(今山东省淄县人)。唐初名相。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是著名学者房彦谦, 自幼聪颖好学。他非常仰慕秦王李世民,在李世民率兵在他家乡时,便主动投效李世民。卒于贞观22年,太宗罢朝三日,以示悼念。
(2)夙(音诉):早晨。
(3)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唐初名相。唐武德元年(618年),被李世民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自此即随同李世明四处征伐,参与机要。卒于贞观4年,太宗因此罢朝三日,以为纪念。
(4) 徇(音讯):为理想或某种目的而牺牲生命。通“殉”。
(5) 诣(音意):到、前往。
(6) 稽颡(音启嗓):双腿跪在地上,头碰触地面,稍作停顿,是古代的最敬礼。颡,指额头、前额。。
【语译参考】
房玄龄通晓行政工作,又有文学素养,从早到晚尽戮力从公,唯恐处理有误;运用法令宽厚平正,听到别人的优点,如同自己的优点一般,从不要求对方十全十美,也不会以自己的长处作为标准。与杜如晦提拔士人,不遗余力。唐王朝的朝廷规模,都是由他们二人所制定。李世民每次与房玄龄讨论政事,一定说:“非杜如晦不能决定。”等到杜如晦到来,最后还是采用房玄龄的策略。因为房玄龄擅长策划,而杜如晦擅长判断。二人密切合作,同心为国效忠,所以唐朝称为贤能宰相者,首推房玄龄与杜如晦。房玄龄虽然受到皇帝的宠待,但有时因某事被皇帝谴责,他总是一连数日到金銮宝殿,叩头请罪,恐惧得好像无地自容。
【研析】
房玄龄与杜如晦是唐太宗两位重要谋臣。在李世民做秦王时,房、杜二人就随军队东征西讨,运筹帷幄。唐武德9年,太子李建成与其弟李元吉密谋杀害秦王李世民时,他们被李世民召入府中商议对策,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唐太宗任用二人为宰相,房玄龄多谋略,杜如晦擅决断,各具优点,被当时人称为“房谋杜断”。
【延伸思考】
1、历史上流传许多有关房玄龄与杜如晦的故事,请分享你所知道的小故事。
2、房玄龄虽然位居要职,但言行举止更加谦让,除了戮力从公,不敢稍有懈怠外,用人亦完全依据能力,不分尊卑。由房玄龄的待人处世做法,你体会到哪些道理?
3、唐太宗缔造了唐朝的太平盛世,史称贞观之治。你觉得造就贞观之治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参考书目】
1、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修订本)(第4册) 建宏出版社
2、《柏杨版资治通鉴》(第23 册) 远流出版公司
3、《图说中国历史》京中玉国际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4、http://www.minghui-school.org明慧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