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74):谭贡劳逄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8月14日】

谭(ㄊㄢ?)。(tán)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姒姓。在尧的统治时期,中原洪水泛滥,于是尧便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结果却失败。舜即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据说鲧的妻子梦食薏苡,醒来后便有身孕,生下禹。禹治水成功后,舜赐姒姓于禹。周初大封诸侯时,姒姓的一支被封于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市西),爵位为子。谭国国势一直不盛,不久就沦为齐国的附庸。到了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在周庄王四年(西历前683年)吞并了谭国。谭国国君之子逃亡到莒国(今山东莒县)。而留在故国的子孙就以国为姓,是为山东谭氏。

2、出自于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根据《万姓统谱》记载,巴南(今云南、贵州一带)六姓中有谭氏,自称是盘古的后代,望出弘农,是为云南、贵州谭氏。

3、谈氏有避讳改姓谭氏。根据《万姓统谱》记载,谭氏有避仇去言旁为覃,今岭南(泛指五岭之南,大致相当今广西大部分地区。

【郡望】

1、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置郡,治所在洛阳。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

2、齐郡:西汉时改临淄郡置郡,治所在临淄(今属淄博市)。相当于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

3、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西历前113年)置郡。置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相当于今河南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

【堂号】

善断堂:唐宪宗时候,谭忠为燕的牙将,受燕的派遣出使魏。恰恰这时朝廷派大军越过魏国去伐赵。魏牧田季安要兴兵,谭忠说:“不可!如果兴兵,就是对抗朝廷,魏的罪就大了。”季安采纳了他的话,按兵不动。谭忠又说服燕牧刘济出兵帮朝廷伐赵,连克赵城饶阳、束鹿。魏和燕都受到朝廷表彰,大家都佩服谭忠善断。另外还有“济南”、“弘农”等堂号。


【历史人物】

谭纶

谭纶(1520-1577) 字子理,号二华。宜黄人。明末抗倭名将,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

谭纶自幼饱览诗书,性格沉稳,有雄才大略。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举,次年登進士第。二十七年,授南京礼部主事。不久,补兵部郎中。时有倭寇逼近南京城下,官员惊慌失措,将士“怯懦不前”。谭纶请命募壮士五百,击退倭贼,以能用兵闻于朝廷。

二十九年,浙江倭犯猖獗,谭纶受命台州知府。他募乡兵千人,“教以荆楚剑法及方圆行阵”,严格训练,成为劲旅。三十六年五月,倭寇侵扰台州一带,谭纶 率兵大挫倭犯。三十七年四月,倭寇再次聚集数万人窜扰台、温、福、泉、漳等州,谭纶亲率精兵与寇大战。

三战三捷,军威大振。升浙江按察司副使,巡视海道, 转右参政使,兼治兵事。此时,他与浙江佥都司、参将戚继光、浙江总兵官俞大猷等联合,转战于浙江沿海,屡战皆捷,至嘉靖四十年,浙江倭患得以平息。谭纶改任福建参政。卒于任上,赠太子太保,谥“襄敏”。著有《谭襄敏公奏议》、《睹物寓武》等。

谭纶主持兵事近30年,抗倭、戍边,屡建奇功,与戚继光齐名,并共同训练士兵,号称“谭戚”。他善于用人。戚继光、俞大猷、刘显、李梁、李超、陈其可、胡守仁等一大批战将均得到其重用,被史家称为“善任俞戚而建大勋”者。

以下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谭纶与他夫人之间命中注定的奇特姻缘:话说谭襄敏公(谭纶卒后谥襄敏)的夫人,最初是要嫁给一位李姓青年的。可就在她嫁到李家的当天,却突然在迎亲的轿子中失禁了。出了这个丑后,那个李姓青年觉的脸上无光,就断绝了这门婚姻,把她送回了娘家。由此她娘家周围的人们也都知道了这桩事情,多有耻笑,一时间竟然找不到一个肯娶她的人。

当时青年时代的谭襄敏公,因家贫付不起聘礼而未娶,正好谭襄敏公的夫人娘家,愿意不要聘礼而把女儿赶快嫁出去,这样,一对璧人就拜了天地父母成了亲。婚后谭襄敏公发觉夫人既贤淑又聪慧,不像是会在迎亲轿中失禁的人,故而曾向她询问此事,可夫人就是不说。

后来谭襄敏公在大明嘉靖甲辰年(公元1544年)高中進士,为国为民做了很多好事,历任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等要职。一次谭襄敏公的夫人因事被召至宫中,出来后笑着对丈夫谭襄敏公说:数十年前之梦,今日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当时我登上到李家的迎亲轿后,中途突然迷糊着睡了过去,梦见有俩位皇宫中的宫女把我引到宫殿中,宫阙雄伟壮观,经过了数重宫门后,忽觉腹涨要上厕所方便一下。这样俩位宫女便把我引至皇宫中的厕所,让我在一个红色的马桶上方便。结果醒来时就已经失禁了。心中虽觉羞愧,然而也知道此梦必然有缘故,故而隐忍等待再配佳偶。过去之所以不把此梦告诉别人,是怕别人说我故意编造出这么一个说法而为自己遮羞。

然而今天我入皇宫,所见的一切皆和数十年前的那一个梦中的景象一模一样,走到中途我也是觉的要如厕,便被宫女引至厕所,到了厕所一看,竟然也和梦中的景象完全相符。这样看来,当年没有那个梦,也就没有今天这样的荣耀了;然而反过来说没有今天这样的荣耀,那当年肯定就没有那个梦啦,神的安排真是奇妙啊。谭襄敏公听完夫人的述说后大为感叹,觉的真是万事早有定数,他与夫人也真是天作之合,姻缘早定啊。

看来,姻缘真是早有定数啊,那么人的婚姻如何好或如何不好,也都是在神的安排中的,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在家庭关系中,我们也一定要用善心和宽容来对待自己的配偶、家人、亲友。


贡(ㄍㄨㄥ?)。(gòng)

【历史来源】

起源于端木氏,是孔子的弟子子贡的后代。子贡本名端木赐,字子贡,春秋时期卫国人,他曾经担任过鲁国的宰相,善于辞令,精明能干。其家族昌盛,他的后世子孙中有一部分人为了避祸,就以祖上的字贡作为自己的姓,世代相传,成为今天贡姓的起源。而另一部分人便以父字为姓,姓端木。

【郡望】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元年(西历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省鸡泽东南)。相当于今河北省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区。

【堂号】

1、秀野堂:源自南宋贡祖文镇守秣陵时,岳飞刚刚取得项城大捷,就遭到朝中主“和”派奸佞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罪名的陷害,岳飞及长子岳云被关押在临安大理寺监狱里,岳飞一家老小也被发配到了当时尚未开化的蛮夷之地岭南。当时任秣陵关总镇的贡祖文表示愿意用全家四人(夫妇二人及两个儿子)的性命担保释放岳飞、岳云,并星夜兼程前去营救。但时值寒冬腊月,风雪交加,又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贡祖文由秣陵辗转赶至临安时,岳飞父子已经在风波亭残遭奸佞毒手。贡祖文悲愤之余为保护岳飞后代,冒着全家生命危险,从临安将岳飞当时仅十二岁的三子岳霖带回来隐慝于秣陵总镇军部。又恐怕日久生变,于是上书朝廷,以体弱多病为由辞官隐退,并将全家由宣城迁至今天的江苏省丹阳县延陵乡柳茹村(秀野堂)居住。岳霖也埋名隐姓为贡,与贡祖文的两个儿子贡铁、贡贤一起习文练武,过着植柳养鱼的淡泊生活。直到宋孝宗即位(1163年),岳飞21年前的沉冤才得以昭雪,贡祖文适时献出了当时已三十二岁的岳霖。孝宗为表彰贡祖文的忠肝义胆,特赐他“旌表忠义”御匾一块。

2、贡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南湖堂”、“明洁堂”等。

【历史人物】

贡禹

贡禹(西元前127-前44年),字少翁,琅邪(今山东诸城)人,“以明经洁行著闻”(《汉书・贡禹传》)。西汉元帝即位后,深闻其贤,征为谏议大夫,后迁光禄大夫、长信少府、御史大夫等。

他多次上书,奏言治国安民之道,奏书中对人口问题也有许多重要建议。贡禹认为当时“内多怨女, 外多旷夫”,人口出生率不高,主要是汉武帝以后“多取好女至数千人,以填后宫”和“诸侯妻妾或至数百人,豪富吏民畜歌者至数十人”造成的。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增加人口,就应把大量宫女奴婢,“免为庶人”,使他们男婚女嫁,生儿育女。

贡禹针对西汉中期以后,农业人口大量减少,“耕者不能半”的情况,还提出了废除货币,“市井勿得贩卖”的主张。他认为当时农民之所以“弃本逐末”,主要是他们生活太苦,获利太少,“皆起于钱”的原因。因而要想减少非农业人口,使民“壹归于农”,就应“罢采珠玉金银铸钱之官”,废除货币,“租税禄赐”等,都改为布帛、粮食。就当时来说,在生产、经济方面的发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贡禹和王吉是很好的朋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是说他们的取舍是相同的。这就是“贡禹弹冠”典故的由来。


劳(ㄌㄠ?)。(láo)

【历史来源】

起源于汉代,以山名为姓。在今天的山东省青岛市东面的海面上,有一个有名的风景胜地崂山。崂山在古代的时候称作劳山,居住在崂山的人很少去与外界的人交往。相传在秦始皇时期,方士徐福带领着5000童男童女出海访仙,就是从崂山上的船。居住在崂山的人一直到西汉时才开始与外界的人交往,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他们成为了汉王朝的百姓。汉王朝在这个时候赐他们为劳姓。世代相传。

【郡望】

1、武阳郡:隋代将魏州改为武阳郡,治所在贵乡(今河北省大名东北),唐代又改为魏州。相当今河北省大名、磁县、涉县、武安、临漳、肥乡、魏县、丘县、成安、广平、馆陶、河南滑县、浚县、内黄及山东省冠县一带等县地。

2、松阳县:东汉建安四年(199年)分章安县地置松阳县。隋开皇九年(589年)析松阳东乡地置括苍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松州。八年废州复县;同年,省遂昌县入松阳县。景元二年(711年)遂昌从松阳析出。干元二年(759年)析南乡地置龙泉县,至此,县域基本稳定。唐贞元间,县治由古市迁今址。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易名长松县;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改称白龙县。宋咸平二年(999年)复名松阳县。

3、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历史人物】

劳钺

劳钺,字廷器,明代進士,江西德化人。历任江浦、临江、山阳三县知县,政绩很好,深得百姓的拥护。后来迁任湖州知府。

因为劳钺出身名门官宦世家,所以他为官“勤慎耿介,政多恺悌”──勤奋自持、耿介不阿、施政以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为方针,重视教育和文化建设,“为人正直,不可干以私”。

当时太湖匪患猖獗,劳钺的前任因受贿而任其恣意妄为;劳钺上任后,坚拒贿赂,全力缉捕盗匪,终于全数抓获,各正其罪。传说劳钺去世前,似有预知,即沐浴升堂,与士大夫诀别,无疾而终。后人在府庙中增建“劳公神庙”,作为湖州府城隍来祭祀。


逄(ㄆㄤ?)。(páng)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姜姓,上古炎帝的后裔,以国名为姓。炎帝子有个人名叫陵,商初受封于逄(今所在地不详),建立了逄国。称为逄伯陵。到了西周武王的时候,逄国灭亡,改地名为齐,也改封给姜太公,逄国的后人便以原来的国名作为姓。

2、起源于夏朝,有名的弓箭手逄蒙的后代。唐代的学者颜师古说,逄姓的起源和逢姓相同,都是逄蒙的后代。夏朝的时候,有一个出名的弓箭手叫逄蒙,曾经拜后羿为师。于是他的后代也随着他姓逄。

3、起源于春秋时期,春秋时的齐国君主有车左官名逄丑父,他的后代也称逄氏。

【郡望】

1、谯郡:东汉时期置郡。在今天的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地区。
2、北海郡:汉景帝中元二年(西历前148年)置郡,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
注:逄氏望族居住在谯郡(今天的安徽省亳州)、北海(今天的山东省昌东县)。

【堂号】

计复堂:越王勾践从吴国回来,想报亡国之仇。大夫逄同建议说:“吴国现在德少功多,必定很骄傲。我们要想灭吴雪耻,必须结交齐国,放弃楚国,跟邻近的国家友好,表面上对吴国友好。这样一来,吴国必然麻痹大意,我们利用它这个弱点,才能灭亡它。”勾践采用了逄同的计策,果然恢复了越国的强盛,灭了吴国。

【历史人物】

逄蒙

逄蒙,夏朝著名弓箭手。唐朝的学者颜师古说,逄氏的起源和逢姓相同,都是逄蒙的后代。关于逄蒙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

逄蒙曾经拜后羿为师,学习射箭,当他的射技几乎与羿相当时,他产生了与老师一较高下的心意。于是他以比试为名,提出在百步之外对射三箭。结果三箭射过,箭箭相撞,双方分不出高低来。这时逄蒙急了,不加思索的伸手又从身后取出一支箭,对准羿的喉咙射去。

这支箭射出后,羿应声倒地。逄蒙见此情景,才猛然惊醒,发觉自己被名气冲昏了头,铸成了大错,急步上前查看。突然,后羿从地上跳起,口中叼着那支箭说:“你跟我学了这么长时间,大概还没有把我的叼箭法学去吧。”逄蒙此时羞愧得无地自容。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