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有勇有德者常胜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10月16日】

【原文】

青(1)为人慎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2)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始(3),与孙沔破贼,谋一出青,贼既平,经制(4)余事,悉以诿(5)沔,退若不用意者。沔始叹其勇,既而服其为人,自以为不如也。
(出自《宋史・卷二百九十・列传第四十九》)

【注释】

(1)青: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出身贫寒农家,自幼练得一身好武艺,由于为兄顶罪而被迫充军,所以他脸上刺有黥文,伴随了他一生的荣辱沉浮。他从普通一兵做起,在重文轻武的宋代,创造了位极人臣的奇迹。
(2)猝:突然,出其不意。
(3)始:起头,最初。
(4)经制:治理,管理。
(5)诿:推托,把责任推给别人。

【语译参考】

狄青为人谨慎周密,少言语,他谋划事情必定选好机会然后才发表意见。带兵打仗必定先整顿队伍,明确赏罚制度,并且与士兵同甘共苦,即使敌人突然来進犯,也没有一个士兵敢落在后面,所以他每逢出兵常会建立功劳。特别喜爱把功劳推让给辅佐他打胜仗的部将。起初,他与孙沔共同攻打贼寇,计谋全出于狄青,贼寇被扫平,处理其它事务,狄青便把它全部推给孙沔,自己退到幕后又显出毫不在意的样子。孙沔开始是赞叹狄青的勇武不凡,不久就叹服他的高尚为人,自认为不如狄青。

【研析】

狄青,他的小说和戏曲在民间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是位人人歌诵的武将。连朝廷中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重臣都认为他是个奇才,待他很优厚。范仲淹还授以《左氏春秋》,狄青谦恭读书,精通秦、汉以来将帅用兵的方略。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次临敌,总是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无人敢挡。平生前后有二十五战,尤其是皇佑四年(1052年)正月十五夜袭昆仑关最著名。平定南方,宋仁宗欣喜万分,破例将他提拔为枢密使,成为最高级的军事长官,没想到,却在朝廷掀起了轩然大波。因为自大宋开国,为避免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一直极力压制武人的地位,宋朝军人是心照不宣的二等人,文人出身的大臣如欧阳修等人轮番上书,一定要罢免狄青。皇帝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狄青只担任了四年枢密使就外放陈州,隔年卒,享年只有四十九岁。

后人每阅及此,只能徒叹,他生错时代了,虽然是一介武夫,但他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从不争逐名利,还将功劳让给别人,自己毫不在意,与他共事的孙沔感受最深,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与为人,自觉不如他。总算好人不寂寞,死后,赏识他的仁宗非常悲痛,赠中书令,谥武襄,陪葬皇陵,极尽哀荣,使其留芳千古。

【延伸思考】

1.一般人做事往往是为争得好表现,以利升迁,但狄青却从不居功,将功劳让给别人,反而赢得美名与皇帝的赏识,从此一行为,让你体悟到什么道理?
2.狄青为何能打胜仗?请你分析其原因。
3.同样是离开人世,有的人是名留千古,有的却是遗臭万年。你读到这些历史故事,会想到什么?

【参考资料】

1.《二十六史精粹金译下》门归 主编 建宏出版社 1994年8月出版
2.《白话续资治通鉴》(第三册)沈志华 主编 建宏出版社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