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0年06月06日】
一、君子的故事
故事1:徐有功廷争
大理寺卿徐有功,每次遇到武则天要杀人时,必定依据法律,在朝廷上,当面向她谏诤。
有一次,徐有功在朝廷上,与武后反复争辩,言辞越来越激烈,闹得面红耳赤。武后大为恼怒,下令把他拖出去杀了。即便到了这时候,徐有功还回头对武后说:“我就是死了,法律也不能更改!”
他被拖到了行刑的闹市,幸亏此时,武则天又免掉了他的死罪。
徐有功后来仍继续谏详,依旧如前。终于,武后将他从仕籍中除名,降为平民。
这样几起几落,徐有功始终还是那样刚正不屈。他正是朝廷可以依赖的人啊!至今人们还怀念着他呢。
【评点】
依法办事,应是古今中外的一条通则。但我国的封建时代,是一个人治的社会,权大于法,皇权更是至高无上。武则天恣意杀人,往往就是不要法律依据的。徐有功为了维护法制,敢于与最高统治者竭力抗争,甚至不惜以身护法!这种刚正不阿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法治”当然比“人治”先進。在中共统治下的今天,人们理所当然的更加希望见到象徐有功这样的护法干臣!
(事据唐代刘鹜《隋唐嘉话》)
故事2:戴至德的厚道
戴至德,唐高宗时为右仆射,办事公正,从来不计较私人恩怨。另有一个刘仁轨,字正则,唐高宗时为左仆射。
当时的人,都称道刘仁轨,而看不起戴至德。
有一个老妇人,向他们呈上状子,当时,戴至德就在老妇人的近处,所以,戴至德便接过了状子。
戴至德正准备下笔批示时,老妇人向旁边的人问:“这位是刘仆射,还是戴仆射?”旁边的人回答说:“是戴仆射。”
老妇人听了,便赶忙上前,说:“你是个不能解决问题的仆射,快把状子还给我。”戴至德笑了笑,就把状子,还给了老妇人。
戴至德仆射,在职期间,没有什么特别显眼的成就,当朝似乎也不能说他什么。
后来,等到戴至德死了,高宗感叹道:“我自从失去了戴至德以后,至今,再没有听到忠直之言了。他活着的时候,我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总是直言劝谏,从不放过我!”
于是,高宗要来戴至德前前后后所陈上的奏章,一看,竟有满满的一大筐子!高宗边看奏章,边流泪,感叹不止。
这时,朝廷才追重戴至德。
【评点】
本篇从两个方面,来写戴至德的德业事功。第一段从正面写,戴处理一个状子时,呈状的老妇人说他是“不解事仆射”,他笑着还了状子。这件小事,表现的是他胸襟的开阔,为人的宽厚。他没有一点架子、面子,没有一点虚荣心和妒忌心。第二段从侧面写,通过高宗对他的追怀,来表现他的忠诚、正直、敢言。全篇取材精当,正面侧面相互映衬,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事据《隋唐嘉话》)
故事3:李廙有清德
李廙(读异)是唐代人,担任尚书左丞,有清廉的德行。
他的妹妹,是当朝重臣刘晏的妻子。当时,刘晏正执掌大权。刘晏曾经有一次到李家探访,被请到李廙的寝居之室。他见这屋子的门帘,已经十分破旧了,就让人悄悄地量下这门帘的尺寸,回去后用粗竹编了一个门帘,没有敢加以装饰,打算送给李廙。
但是,刘晏三次把门帘带到李廙门前,都因不敢進去说,最后还是把这竹门帘,自己带了回去。
【评点】
这个小故事,写李廙的清廉自守,竟使其秉权的妹夫,想送他一个粗制门帘,而三到其门,都不敢开口。故事虽未正面写李廙,但却把李廙平日的刚正德操,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事据唐代李肇《国史补》)
二、小人的故事
中郎(宫廷近侍武官)李庆远,为人阴险狡诈。他起初侍奉皇太子,常能出入于太子的住处。太子有时暂时派他外出办事,他就仗着太子的威势,非常骄横。宰相以下,人们都称他为“要人”。
宰相正要吃饭时,李庆远来了,众人就请他入坐,一起進餐。
他经常预先派一个差人,在适当时机,来到门外,火急地召呼,说:“太子等您办事!”他便连忙把嘴里的饭,吐出来,搁下碗就走。
李庆远到各部司衙门,都多次玩弄了这套把戏。于是,他拜见权贵,请托徇私,卖官鬻狱,想达到的目的,往往都能达到。
后来,太子渐渐疏远了李庆远。他又悄悄潜入宫廷兵卫之中,在这些人中间混饭吃。一天晚上,他出外腹痛,还骗别人说:“我肚子疼,是太子赐给我吃的瓜,太多了。”可是,过了不一会儿,他哇地吐出一大堆黄臭的东西,原来是卫士所吃的米饭,但有一些菜末子,搞得满地都是,一片狼藉。
凡是小人得宠,大多就是李庆远这样。
【评点】
历史上同样的事件,第一次出现时,是悲剧;第二次出现时,就变成了喜剧。本篇中的李庆远的命运,也有些类似。他得势时,狡诈欺人,不可一世,那种狡诈,让人觉得可悲、可鄙;他失势以后,仍本性难移,继续狡诈骗人,这时只能让人觉得可笑、可叹了。
文章前后对照,讽刺辛辣。结尾处,李庆远露了马脚,丑态毕现,又颇具戏剧效果。
其实,小人又岂止在官场。
(事据唐代张鷟《朝野佥载》)
正是:
小人是何等卑鄙,
君子是何等高仪,
通过上述的对比,
就能够看得清晰。
您说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