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幼学琼林》:朝廷(一)

紫穹


【正见网2022年05月02日】

【原文】

三皇为皇,五帝为帝。 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 天子天下之主,诸侯一国之君。 官天下,乃以位让贤;家天下,是以位传子。

【注释】

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具体说法很多,但基本上多数情形下中国五千年的人文始祖黄帝被看作三皇里的最后一位。也是紧接着的历史时期——五帝时代的首位帝王。

五帝:有多种说法,一般指黄帝、少昊、颛顼、尧、舜等这个时期的帝王。

力:武力。

诸侯:周代分为许多诸侯国,国君称为诸侯,有公、侯、伯、子、男等不同等级。

官天下、家天下: 尧、舜实行禅让制,选贤人继承君位,到禹时君位传给了儿子。所以五帝时是官天下,夏商周三王时转成家天下,同时继承五帝三皇之德,故合称为官家,宋朝皇帝称官家,提醒治国要效仿三皇五帝之德。

【译文】

自古天皇、地皇、人皇通称为三皇;黄帝、少昊、颛顼、尧、舜合称为五帝。以仁义道德治理天下的称为王道,仰仗武力来征服天下的是霸道。天子是天下之主,诸侯是列国之君。 五帝将王位让给贤能者称为官天下。三王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子孙,故称为家天下。

【点评】

古代治国的四种境界

朝廷,在这里,可理解为中国古代治理天下的管理形式。分为“皇、帝、王、霸”这四种不同的境界。

所以本课第一句就是“三皇为皇,五帝为帝。 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这第一句话,就概括了中国古代朝廷的四种不同层次的基本概念——“皇、帝、王、霸”。同时也揭示了其划分标准是以道德为核心的,“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具体点明以德作为王和霸的区分标准。其实也就等同告知学习者“三皇为皇,五帝为帝”是拥有更高层次道德境界的治国之道。也就是说,“皇、帝、王、霸”具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从皇到霸,古人用皇道,帝道,王(仁)道和霸道来给他们定性,区分它们的层次境界。自然皇者最高,越往后越低。编写古代启蒙教材的,必然懂得这个文化实质和发展规律,同时以我们最熟悉的王道霸道来具体点明。

今天的人们最熟悉的也就是王道与霸道,尤其霸道这个词,甚至成为今天现代人类社会通用的词语,用它来形容人的蛮横无理。这也意味着,不管我们现代人如何堕落得不仁不义,不能理解古代朝廷的形式和内涵,至少这个霸道一词,却有着深远的文化背景,还能提醒人们寻根溯源,重返重德的正道。

因此我们看到的历史,从春秋往后,彷佛就在王道与霸道中循环往复,不断交替,人们在人心败坏后的战争中,王朝的毁灭中,得出的教训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永远都是古代后世帝王们首先要关注,并以此教化百姓的核心问题。否则,国家就会走向毁灭。这是个无情的规律。因此当我们普遍看到霸道在主宰人心时,人类就已经走向毁灭的边缘。这时候回归传统道德,回归先祖开创文明的源头,唤醒对皇道帝道的关注,就变得十分迫切。

三皇之道  无为而治

中原文化,三皇,其实是一段天上的各种神下世开创人类文明的漫长的远古时期,天地人,三类神,为三皇,不仅仅只有三个神,而是三类神,管理三类境界,相互配合,目的是推动人类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当然三皇的说法很多,这里仅仅代表一种理解。

三皇,后世多数学者认为结束于黄帝,这时候的人类处于无为而治的状态,尤其是黄帝之前,连有形的政府机构都不存在,人们感受不到君主的存在,处于半神半人的状态。与自然融为一体,人天真无邪,具足神通,水火不侵,甚至能在天空飞行。也就是处在不修道,也不知有道却就在道中的自然状态。人也十分长寿。这个美好的无为而治的状态,体现的就是皇道的治国境界。那时的皇,其实是远古的神。那么这个境界的人类社会,真的存在过吗?我们可以回顾黄帝梦游华胥国的故事。

黄帝神游华胥国  开启帝道

据《列子•黄帝篇》:黄帝统一中原后虽然天下稳定,但他还是很不满意,于是他决定用心修道,以参悟治国的天机。有一天他白天睡觉,梦中神游,发现自己来到了传说的上古三皇之一的伏羲氏的故乡华胥国。华胥国在非常遥远、人力无法到达的一个神秘的空间。黄帝元神至此,感到太不可思议了,因为这个国家没有管理者,百姓无欲无求,心灵纯真质朴,既不恋生也不畏死,完全顺应于自然。因此他们没有任何痛苦,水火不侵,自然万物都不能伤害他们,他们可以自由飞行,具备神通,以半人半神的状态存在,是一个奇妙美好的乐土。

黄帝醒来后,马上领悟了远古伏羲时皇道无为而治的天机,经过二十八年的治理,达到了无为而治的境界,将天下治理得同华胥国一样。黄帝也因此悟道得道了。

据《白虎通义》: 凡被称为皇的人,光芒万丈,是皇天之神,他以道,无为而治,天下人谁也不会去违背。只要人为的干扰到了哪怕一个百姓,都不能称其为皇。所以皇道治国,让人人皆在道中,黄金遗弃在山,珠玉丢弃在水,没有人会关注和打捞,百姓恬淡率真,无欲无求,与天地神灵相通。

由此得知,黄帝既然是三皇之末,五帝之首,又只能通过神游的方式重新悟道得道,那么他就代表了皇道的继承和帝道的开始,他治理出的无为而治,属于需要通过后天修道,重新回归和领悟皇道境界的代表。也就是说,黄帝一开始境界低于完全在神的层次的三皇,过度到了帝的层次,要重德修行后才能悟出天道的真谛,也就是皇道的天机,所以称为帝道。他以半神半人的方式,开启了五千年后世修道得道的文化源头。给注定会不断处于道德下滑的人类设立了一个背离天道后,提醒人通过修道自救,甚至得道成神,重返神界和天国的思维方式。

这就是孔子以来,儒家学者不断提醒人们奉行王道行仁义和追寻无为而治境界的原因。能否做到不是目的,唤醒人重德的修道之心,返本归真,才是根本目的。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