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谢玄北征不为名(历史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7年04月05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韩康伯(1)与谢玄(2)亦无深好(3),玄北征(4)后,巷议(5)疑(6)其不振(7)。康伯曰:“此人好名,必能战。”玄闻之甚忿(8),常于众中厉色(9)曰:“丈夫提千兵,入死地(10),以事君亲(11)故发;不得复云为名!”(出自《世说新语・识鉴第七》)

【注释】

(1)韩康伯:韩伯,字康伯,晋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西)人。年幼时聪明,好学,擅长于说道理。曾任豫章太守、吏部尚书等职。
(2)谢玄: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名相谢安的侄子,东晋名将。谢安为相时,他为广陵相,以御前秦苻坚南侵,后在淝水之战大捷,收复部分失地。
(3)深好:深厚的友谊。
(4)北征:讨伐北方的苻秦。
(5)巷议:街巷中的议论。
(6)疑:害怕。
(7)不振:不能挽救危险的情势。
(8)忿(音份):愤怒。
(9)厉色:严肃的表情。
(10)死地:必死之地,此处指战场。
(11)君亲:君王与亲人。

【语译参考】

韩康伯与谢玄并没有深厚的交情,谢玄率师北伐后,大家议论纷纷,担心他不能挽救危险的情势。康伯说:“这个人好名,一定会尽力打仗。”谢玄听了非常愤怒,常常在群众中以严肃的表情说:“大丈夫率领数千名军队,出生入死,是为了侍奉君王与亲人,尽忠孝才努力奋发的;不得再说只是为了求名!”

【研析】

苻坚为了篡夺晋君的帝位,发动战事且已攻占许多地方,情况相当危急。当时朝廷讨论想派遣谢玄率军北伐,但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最后因为郗超排除异议,力挺谢玄,果然谢玄后来也不负使命,打了一场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南北战争(淝水之战)。事实上,郗超与谢玄私交也不好,所以世人赞叹郗超的先见之明,且推崇他不因个人的好恶而胩藏别人的优点。

相较于郗超的优点,本则故事则指出韩康伯的缺点。韩康伯与谢玄并无深厚的交情,在谢玄衔命北伐后,大家正在忧心战况且议论纷纷之际,韩康伯却说,“谢玄好功名,一定会努力打仗”,言语间充满了鄙视之意。谢玄得知后,非常愤怒,而时常当众表明并澄清,打仗全是为了尽忠孝,并非如韩康伯所说是为了求功名利禄。

保家卫国是国民应尽的义务。谢玄深知没有国哪有家的道理,故勇于承担率军北伐的重责大任,出生入死;未料却遭人中伤,担任统帅全是为了个人功名,也难怪谢玄要“闻之甚忿”且“常于众中厉色”抗议了。谢玄多次当众重申自己立场的作法,一方面除了可以明志,另一方面也起了要大众建立正确价值观的作用。

【延伸思考】

1、你觉得人生应汲汲追求功名利禄,或应该抱持着顺其自然,无所求而自得的心态。请分享你的看法。
2、当有人在背后谈论你的是非时,你会如何处理,是一笑置之,不理会,或采取如同本则故事中谢玄的作法,不断的当众澄清。请分享你的看法。

【参考书目】

1、《新译世说新语》 (三民书局,1996年)
2、《世说新语》(新潮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6年)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