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7年05月04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原文】
文帝(1)尝令东阿王(2)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3)。应声(4)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5),漉菽(6)以为汁;萁(7)在釜(8)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9)何太急!”帝深有惭色(10)。(《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注释】
(1)文帝:指魏文帝曹丕。曹丕,字子桓,三国谯(今安徽省亳县)人。曹操的儿子,公元二二○年篡汉,即帝位,国号魏,在位七年。爱好文学,创作与理论并有成就。著有《魏文帝集》。
(2)东阿(音峨)王:即曹植。曹植,字子建。曹操的儿子,天资聪颖,早年受曹操喜爱,曹操一度想立他为太子。曹丕称帝后,备受猜忌,后来抑郁而死。擅长五言诗,感情极丰富,著有《曹子建集》。
(3)行大法:以国法制裁,即处以重刑。
(4)应声:随着话声。形容反应很快。
(5)羹:一种带汁的食物。
(6)漉菽(音鹿叔):漉,滤。菽,豆类的总称。漉菽,滤去豆渣。
(7)萁(音奇):豆茎。
(8)釜:烹饪器具,即现今之锅子。
(9)煎:煎熬。
(10)惭色:羞愧的神情。
【语译参考】
魏文帝曹丕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内作一首诗,如作不成,就以重刑惩罚。在曹丕的话刚一结束,曹植便作诗说:“煮熟豆子拿来作羹汤,滤去豆渣作成豆汁。豆茎在锅子底下燃烧,豆子在锅子里哭泣。本来就是从一个根上生出来的,为何要煎熬得如此急迫!”魏文帝听了,满面羞愧。
【研析】
曹丕与曹植是同父同母的兄弟。曹植在文才学识方面很受曹操的器重与宠爱,但因他任性好酒,在品性方面让曹操感到失望,最后曹操还是决定将王位传给曹丕。曹丕即位后,先后迫害多位兄弟,当然更不会放过曹植。
本则故事就是描述曹丕以七步成诗方式借故迫害曹植,而曹植以萁豆同根生却彼此相煎熬,比喻骨肉相残,让曹丕听了之后感到很惭愧。曹植所完成的这首诗,除了显示他的文思敏捷外,内容更充分流露出他是个至情至性的人。
【延伸思考】
1、在中国历史上,为争权夺利,父?子、子?父、手足相残的例子相当多。从这则故事中,可看到曹丕为确保王位,所展露出人性残酷的一面。对于曹丕的这种作法,你有何评价?
2、在这则故事中,曹植运用机智,不但救了自己的一命,也以寓言的方式,提醒曹丕不应骨肉相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无法预料的紧急状况,你是否也有像曹植一样,处变不惊,临危不乱,而以机智化解危机的经验,请分享你的经验。
【参考书目】
1、《新译世说新语》 (三民书局,1996年)
2、《世说新语》(新潮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6年)
3、《【解读经典】世说新语》(中华书局,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