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9年08月18日】
嘤(ㄒ一?)。(qiè)
【历史来源】
出自于姬姓。春秋时,晋献公征伐翟人,公族子弟叔虎奋勇当先,带领晋军攻破翟人营垒,打败翟人。事后晋献公把嘤邑(山西泌水下游一带)封给他,建立嘤国,为子爵,称嘤子。他的后代便以封地为姓。
春秋时期,嘤宛的后代,嘤氏在晋国世袭卿位,后来被晋厉公灭族,有些子孙便逃到楚国,楚昭王时嘤宛任左尹,所以后代子孙便沿袭祖姓为嘤姓。
【郡望】
济阴郡:东汉改西汉梁国为济阴国,又改定陶国,后改济阴郡,晋朝改名济阳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
【堂号】
中军堂:晋国嘤谷通礼乐,敦诗书,懂兵法,晋文公封他为中军。
【历史人物】
嘤正
嘤正(?-278年),字令先,河南偃师人,本名纂,三国时代在蜀国为官,蜀亡后在西晋任职。
嘤正年少时父亲嘤揖死去,母亲改嫁,虽然孤苦无依,但安贫好学,博览群书,后来当秘书吏,又转职秘书令史,迁任秘书郎,最后官至秘书令。性格淡薄荣利,醉心于文章阅读及写作之中,益州当时有的书籍,他几乎都已看过。
由于常居内职,与宦官黄皓作比邻三十年,黄皓身分由卑微至显贵,在朝中玩弄权势;嘤正不为黄皓所喜爱,亦不为其所憎恶,官俸不过六百石,也免于官场的困扰。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邓艾兵临成都,蜀后主刘禅听从光禄大夫谯周投降的建议,由嘤正撰写降书,遣使向邓艾投降。翌年正月,钟会叛乱,当时成都一片混乱,刘禅东迁洛阳,众多宫员只有嘤正(史载他舍妻子随刘禅)和殿中张通随行。刘禅有赖于嘤正的指导,到洛阳后行事举止皆无误,刘禅于是感慨叹息,后悔太迟认识嘤正。后赐爵关内侯。
西晋武帝泰始年间,出任安阳令,又迁任巴西太守,泰始八年(273年)下诏:“(嘤)正昔在成都,颠沛守义,不违忠节,及见受用,尽心干事,有治理之绩,其(嘤)正为巴西太守。”咸宁四年(278年)逝世。留下数百篇文学作品。
璩(ㄑㄩ?)。(qú)
【历史来源】
1、以宝饰为姓。古代璩字和杼字相通,指一种金、银制成的耳环,此物创始人的后代子孙便以璩为姓。古人很看重玉,将玉的坚致、光彩、纯粹、发声等来比喻人的品德,并且寄以吉祥的象征,所以佩带玉是很光彩的事。并认为佩玉不能随意解去。也因为如此,玉的制品多种多样,而与玉有关的物,一般都加斜玉旁,璩字就指玉做的耳环,指的是高贵之物,于是便产生璩姓。
2、出自于姬姓。西周初年大分封时,康叔(姓姬名封)被封于卫,都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西南)。直到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位有功的公族子弟被卫君封于蘧,为伯爵,史称蘧伯。蘧伯的后代便以蘧为姓。由于蘧与璩读音相同,所以蘧姓在发展过程中,古代的玉环称作璩,璩很高贵,部分蘧姓人便把姓氏改为意思较好的璩姓,蘧姓因而改成璩姓。但是有少数蘧姓人单把草字头去掉,改为遽姓。
【郡望】
1、豫章郡:汉朝将秦朝时的九江郡改为豫章郡,治所在南昌。相当于现在江西省境内地区。
2、黎阳郡:西汉置黎阳县,北魏改置郡。在今河南省中部浚县一带。
3、汲郡:晋泰始二年置郡。故址在今河南省汲县一带。
【堂号】
1、君子堂、及圣堂:源自春秋战国时卫国大夫蘧伯玉。唐代开元三十七年(739年)唐玄宗追封蘧伯玉为“卫伯”,西历1000年宋真宗又追封其为“内黄侯”,并在河南省长垣县县城东南5公里的伯玉村建祠对他進行祭祀。
2、石波堂:明朝進士璩光岳,任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后升吏部,着有《石波馆集》。
3、西川堂:唐代良吏璩瑗,官光禄大夫,封为西川侯。
4、其它堂号:豫章、黎阳、汲郡。
5、自立堂号 世德、遗经等。
【历史人物】
璩之璞
璩之璞,字元?,号君瑕,明朝江西人,侨居上海(《平湖县志》作原籍华亭,则今上海市松江)与平湖陆光寅友善。人品高洁,楷书笔法妍秀雅致,善画山水。
董其昌(1555至1636年)见之叹曰:“君瑕乃能尔耶?五百年后必有识者。”就感叹佩服得五体投地,说道:璩之璞(号君瑕)真行哪!五百年后必定有识货的。
万历三十五年(一六○七)曾画“雪满空山图”。他也能画翎毛及水墨花卉,笔致矜贵脱俗。精于描摹拓印,技巧与吴门文氏比较,应当相差无几,在伯仲之间。儿子幼安,亦工刻印。(事据《明史•艺文志、松江志、海上墨林、明画录、平湖县志、广印人传、支那名画宝鉴》等。)
桑(ㄙㄤ )。(sāng)
【历史来源】
1、由穷桑氏而来的。关于桑氏的源流,《姓谱》及《万姓统谱》都有记载,“出自少昊的穷桑氏,子孙以桑为氏。”古代的穷桑(金山东省曲阜市的北方),而少昊君临天下之后,都城便设于曲阜。少昊又称为金天氏。后来因为居住在穷桑,并且在他居住在穷桑的时候就登上帝位,所以又号穷桑氏。于是他有些子孙便以他的号作为姓,称为穷桑氏,后来简化为桑氏。由此可知,桑姓中国人的老家,在黄河下游的山东境地曲阜市北方。
2、春秋战国时期,古老的桑家放族,又加入另一支庞大的阵容,那就是当时秦国公族后裔,以桑氏为姓。当时,秦国公有人改桑为姓的情形,《姓苑》记载,“秦穆公,公孙枝字子桑,其孙以王父字为氏。”春秋时期秦国公族有叫公孙枝,他在秦穆公时期担任秦国的大夫,他的后世子孙便以他的字作为姓氏,称为桑氏。
3、神农氏娶桑氏作为自己的妻子,他们的后代便有以桑为姓。
【郡望】
1、黎阳郡:黎阳县设置于西汉初期,北魏的时候改黎阳县为黎阳郡。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2、河南郡:汉高帝的时候设置。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堂号】
1、枢密堂、淮翼堂:明朝的时候,桑世杰被封为秦淮翼元帅,连克镇江以东诸州县,判行为枢密院事。
【历史人物】
○桑弘羊(前152-前80),汉洛阳人。出身商人家庭,自幼有心算才能,十三岁入侍宫中。自元狩三年(前120)起,终武帝之世,历任大司农中丞、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与担任大农丞的大盐铁商东郭咸阳、孔瑾二人深得武帝宠信。
元狩年间以后,在桑弘羊的参与和主持下,先后实行了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统一铸币等经济策略。此外,还组织了六十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暂时缓解了经济困境,史称当时 “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桑弘羊以此赐爵左庶长。
武帝后元二年(前87),桑弘羊由搜粟都尉迁任御史大夫,与霍光、金日、上官桀四人同受遗诏辅佐昭帝。始元六年(前81),昭帝召集各地贤良文士至长安,会议盐铁等国家大事。他们反对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与民争利的政策,力主改弦更张,桑弘羊与之展开辩论。
由于桑弘羊的坚持和国库财政方面的需要,当时除废止酒类专卖改为征税外,盐铁官营等各项重要政策仍沿袭不变。次年,桑弘羊因与霍光政见发生分歧,被卷入燕王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谋反事件,被处死。
○桑维翰(898-947),字国侨。五代后晋洛阳人。随石敬瑭历数帝。后唐末帝李从珂疑敬瑭,敬瑭遂反,命维翰作书致契丹主耶律德光求援,请结为父子,割地称臣。维翰又赴契丹见德光,德光乃决意出兵助敬瑭。清泰三年(936)十一月,契丹立敬瑭为大晋皇帝,敬瑭即以维翰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枢密院事。
天福四年(939),维翰出为相州节度使,移镇兖州(今属山东)。镇州节度使安重荣建议联合吐谷浑抗契丹,维翰力言不可。七年,石敬瑭死,侄重贵立,是为少帝(又称出帝),召维翰为侍中。维翰使人对少帝说:欲制契丹、安天下,非用维翰不可。少帝乃以维翰为中书令兼枢密使。
此时维翰权势显盛,常接受贿赂。少帝怒,罢维翰为开封尹。开运三年(946),契丹军南下,德光入恒州,命降将张彦泽先入开封,致李太后书,促速降,并召维翰至军前。维翰原主张结好契丹。因此少帝不愿让他见契丹主,张彦泽又贪其家财,遂承少帝之意杀维翰,以维翰自缢告于德光。
桂(ㄍㄨㄟ?)。(guì)
【历史来源】
出自于姬姓。根据《桂氏家乘序》的记载,东周灭亡后,原本王族周王的后裔-姬季桢曾经担任过秦国的博士。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姬季桢被杀害。于是姬季桢的弟弟姬季眭为了逃避诛连的命运,就按自己的名字的读音眭,将姬季桢的四个儿子更改姓名避祸。长子名奕,改为桂奕,居住在幽州守坟墓;老二叫.Q突,迁居济南朱虚;老三叫炅奖,居住于齐国历山;老四叫炔奘,移居河南阳城。于是有了桂、.Q、炅、炔四个同音的姓。桂姓就是姬季桢长子桂奕的后代,世代相传桂姓。
注:上面的四个姓,字虽然不同,但是音却是相同,是同宗同源。五代的时候,四姓为了躲避战乱,南渡到广信、上饶等地区。
【郡望】
1、天水郡:西汉初置郡。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的地区。
2、幽州:汉武帝所置的十三州之一。东汉的时候治所在蓟,及今天的北京市大兴县;晋代州治在渚,及今天的河北省境内。唐天宝年间为范阳郡。
3、燕郡:在史书上没有这个郡名。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周代为燕国,又称做北燕。
【堂号】
民祀堂:宋朝时有桂卿,原在南唐做银光禄大夫上柱国,晋司空、清边总辖使。入宋以后,加检校国子监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做了两个朝代的官,清廉爱民,人民建庙奉祀他。
【历史人物】
桂父
桂父,古代仙人。据《列仙传》记载,桂父为象林(汉日南郡属县,故址在今越南茶荞地方)人。
相传他颜色时黑而时白,时黄而时赤,南海人见了都诚心尊敬事奉之。常服食桂丸及葵实,并以龟脑和之。
其制桂丸份量,是千丸用桂十斤,这药方不知流传了多少世,谁都见过,传遍东南一隅。据记载,汉代荆州之南盛行其制桂丸法。
又据《水经注》记载:林邑城外,香桂成林,气味清澄,林邑人桂父栖居此林,服桂得道。今荆州之南,尚有桂丸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