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83):慕连茹习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8月25日】

慕(ㄇㄨ?)。(mù)

【历史来源】

1、出自于慕容氏。远古时,黄帝的其中一位后代叫封,他到东北部去建立了鲜卑国。他取姓为慕容氏,指的是在远离中原之地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慕二仪(天、地)之德,继三光(日月星)之容”。后来慕容姓的后人,有些简化为慕姓。

2、出自宋代河南开封有慕氏。

【郡望】

吴兴郡:三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的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治所在乌程。是今天的浙江省吴县。

【历史人物】

慕天颜

慕天颜,字拱极,清朝静宁人,顺治年间举進士而当官,知钱塘县。他读书重在实际应用,明白水利对农业和运输的重要,就倾全力治水,在任江苏巡抚期间,疏通当地河港,疏浚吴淞江、刘河及常熟之白茆港、武進之孟渎河,并请免荒田赋额二百万。造福一方百姓,千古流芳。唐熙年间朝廷任命他为漕运总督,管理水运的事务。他还有这么一则轶闻流传:

当年平西王吴三桂还没造反之前,曾经向江苏布政使司衙门借饷,那时的藩司叫慕天颜,对这事很觉为难。你说不借罢,如何拗得过平西王的声势?借罢,平西王如此嚣张跋扈,桀骜不驯,万一将来出个乱子,自己难道不必担责任么?如此踌躇莫决,底下人都说有位测字郎中朱先生决疑甚为详明,还是找他来测一测罢。

人给找了来,朱先生请藩台大人“命字”了。正好桌上放着张过期的请柬,慕天颜一探手将这旧请柬翻了个面儿,指着上头已经印写着的一个“正”字说:“就凭这个字来拆罢。”问什么呢。当然是要不要借粮草给平西王。

朱先生说:“万万不可借!这‘正’字看起来像个‘王’字,但是就形体言,却是‘王心已乱’之征;且这请柬的正面覆置于桌面,正而反,反而上,这是个反兆。”

慕天颜登时拒绝了吴三桂的要求,不久之后,平西王果然谋反--当然没有连累到慕天颜。

连(ㄌㄧㄢ?)。(lián)

【历史来源】

1、出自于高辛氏,以祖字为姓。颛顼的曾孙-陆终的第三个儿子名叫惠连,他的后代就是以他们祖先的字作为姓。

2、出自于芈姓,以官名为姓。春秋时期,楚国公族有连敖、连尹的官职,后来这两个官职就作为姓氏流传下来。

3、出自于姜姓,以祖名为嗅。春秋时期齐国公族的后裔,齐国大夫连称的后代以祖上的名字为姓。

【郡望】

上党郡:秦代置郡,所在地为今天的山西沁水以东的地区。《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中有记载,连氏望出上党郡。

【堂号】

1、清冻堂 宋朝的时候,连庶、连痒兄弟两人齐名。连庶很聪明,也很清廉,人们称他为“连底清”。而连痒对事物看得很清晰、透彻,象冰一样透明,处理事物很严肃,象冰一样叫人感到凉飕飕的,人们称他为“连底冻”。清冻堂也有称为双贤堂。

2、连姓的主要堂号还有“瞻依堂”、“上党堂”、“武功堂”等。

【历史人物】

○连舜宾: 字辅之。宋朝应山人。他年少的时候应乡试举没有考中,于是便回家供养父母,再也不去考试了。他的家庭很富有,而且他的财产很多都用来救济当地的老百姓。别的时间他就用来专心教育他的儿子连庶和连养。他常常对别人说:我不要财产,教育好我的儿子就是最好的财产。后来他的两个儿子都中了進士,都当了县令。两个儿子都很有名气,为官清廉,人民对他们俩都有很高的评价。

○连南夫(1085~1143 年):字鹏举,应山人,宋政和二年(1112年)進士,历任中书舍人、徽猷阁侍制,擢显谟阁学士、知建康府、加兵部尚书衔、兼太平洲广德军制置使,知信 州、泉州,進宝文阁学士、知广州、迁广东经略安抚使。

绍兴九年(1139年),因得罪权相秦桧,被谪知泉州,后隐于龙溪县十一都秀山(今龙海市榜山镇翠林村西)之麓,绍兴十三年(1143年)卒,谥忠肃,赠左正奉大夫、太子少傅。葬于秀山,后人因此把南夫隐居处称“连厝”,把葬地称“连山”、“尚书尖”、“尚书峰”,把连南夫的后裔称“连山氏”。

○连矿(1495――1553):字佰金,号白石,后更号明山。其文追先秦,诗步盛唐,字法端劲如其为人。河北广平府人(现河北永年裴坡庄人)。嘉靖丙戌年(1526年)進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户部主事、山西道监察御史、敕命進阶文林郎、浙江按察副史、河南参政、湖广按察按察史、浙江布政使、行政督察院右副督御史;敕总督漕运兼总河督御史,加户部右侍郎,为官28年。享寿五十有九。因治水有功, 造福百姓,人称“连都堂”在一方名声显赫。今在永年裴坡庄有祠。

茹(ㄖㄨ?)。(rú)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古代柔然部族。北魏时郁久闾氏建立柔然国,称受罗部真可汗。柔然国也称做蠕蠕、茹茹,出自于东胡,是游牧部落,常居住于阴山一带。西魏时,柔然部族被突厥所破,遂并如突厥,而部族的后代大多以族名-茹茹为姓。则另一部分入中原后,以茹为姓。

2、出自于如姓。汉代有如淳,所以后代子孙在如字上,加草字头称为茹姓。

3、出自于鲜卑族。南北朝时,后魏时代北有三字姓普六茹氏(另一作普陆茹氏或普陋茹氏),入中原后改为茹姓。

【郡望】

1、河内郡:楚汉之际置,相当今河南省境内黄河北岸武徙县一带。
2、河南郡:汉高帝时置,相当今河南省洛阳地区。
  
【堂号】

终养堂 唐朝时有茹荣,自幼死了父亲,事母至孝。他开始在县里当小官德时候,县官送给他一支瓜。他拿回家给母亲吃,一会儿又回到衙门。县官问他干什么去了?他如实回答了县官。县官到他家看了看,果然如此,就叫他回家侍奉母亲,每月工资照发。

【历史人物】

○茹皓:后魏文帝时代著名的大将军,他不但武艺高强,还知书识礼,聪敏而待人谦和,十分受朝廷的器重,既参与国家大政,又能折节下人,受当时人称赞。

○茹瞻:字孝博,北齐时东安人。南州举秀才,历官侍郎。以清朗刚直见称。据说,当他举秀才之时,皇帝就亲口说过:“今日之选,不可无茹生”的话,可见茹瞻的才华。卒于侍御史。

○茹洪:明朝书画名家。他因为楷书写得好,名气传到京城,王公贵族都收藏他的墨宝,他于是進京,写字作画。他善于画山石竹木,并且因为受古法的薰陶,作画气韵高古,名重一时。

习(ㄒㄧ?)。(xí)

【历史来源】

1、源自于姬姓,以国名为姓。春秋时期有诸侯国习国(今陕西丹凤武关),灭国后,公族有的便以原国名命姓。

2、源自于姬姓,以地名为姓。春秋时期有地名少习(今陕西商县东180多里),后称为武关,居其地者,有人以地名为习姓。

【郡望】

1、东阳郡:三国时吴置郡。相当今浙江省金华地区。
2、襄阳郡:东汉时置郡。相当今湖北省襄樊市一带。

【堂号】

忠烈堂 蜀汉时有习珍,为零陵都尉。孙权袭杀关羽,习珍于零陵孤军抗吴。孙权派使者来招降,习珍大义凛然地说:“请回去告诉碧眼儿,我宁做汉鬼,不做吴臣!”最后因粮绝,援兵不到,便拔剑自杀报国。

【历史人物】

○习温:三国时东吴襄阳人。自幼爱读圣贤书,识度广大,为官清正廉洁,不以权势自居自傲。曾斥责他的儿子:“生于乱世,贵而能贫,始可以无患。怎能以侈靡竞赛呢!”

○习郁:字文通,汉襄阳人。初为侍中。他随汉光武帝刘秀驾幸黎丘(今襄樊宜城辖地),两人共同梦见苏岭山神,后刘秀因他有功,封为襄阳侯。习郁就在苏岭山建立神祠,刻二石鹿于祠前神道两侧,百姓称之为鹿门庙,苏岭山从此改称鹿门山。他在襄阳岘山南,依照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旁有堤,种有竹、楸、芙蓉、菱、芡覆于水面,人称习家池。

○习凿齿:字彦威。东晋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少有志气,发愤读书,博学多闻,以能文著称。他曾为东晋大将邢温幕僚,升别驾,后与桓温意见不合,出任荥阳太守。因脚疾,解职归襄阳。以后又曾叫他回朝廷修辑国史。十六国时代,前秦王苻坚南下攻晋,陷襄阳,其时凿齿在家闲居,苻坚素慕他的才学与名望,曾派车马将他请去,遗赠颇多。不久,他仍以脚疾不仕,返襄阳。着有《汉晋春秋》五十四卷。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