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9年09月04日】
师(ㄕ)。(shī)
【历史来源】
1、以官名为姓。根据《姓谱》记载,夏商时代,管理乐技职官名师,如上古师延,商代师涓等。周朝也有师尹之官,掌管音乐歌咏。这些人的后代子孙便以职官为姓。
2、以技艺为姓。根据《元和姓纂》资料记载,两周及春秋战国时代,擅长乐技的人被称为师。晋国有师旷,鲁国有师乙,郑国有师理、师触、师躅、师惠,皆为当时的著名乐师,精于音律。相传晋国乐师师旷,字子野。他虽然双目失明,但善于辨音,又善于弹琴。晋平公时造了一套用来奏乐的铜钟(编钟),很多乐工听后都认为音律很准,惟独师况不以为然。他的判断,最后终于被一个叫师消的人证实。这些精于乐技的乐师们的后代,便以祖上的技艺职业为姓。
3、以人名为姓,为师君的后代。周朝时,有位叫师君的名人,他的后代就是以祖上名字中的师字为姓。
【郡望】
1、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治所在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
2、琅?郡:秦始皇置,相当于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
3、平原郡:西汉初置,相当于今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
【堂号】
授琴堂:授琴是指教弹琴,春秋时,鲁国乐师师襄善弹琴,孔子曾拜他为师学琴。
【历史人物】
师旷是春秋时晋国著名音乐家,字子野(当时地位最高的音乐家名字前常冠以“师”字)。冀州南和(今河北省南部)人,一说为山西洪洞村人。活动时期为公元前572-532年晋悼公、晋平公执政的时期。汉代以前的文献常以他代表音感特别敏锐的人,史称“乐圣”。
师旷是盲人,常自称“暝臣”“盲臣”。其为何目盲,有三种说法:一说天生眼盲;二说他是因为觉得眼睛看到的东西使他无法专心地做一件事,所以用艾草熏瞎了自己的眼睛,使自己的心清净下来;三说卫国的宫廷乐师高扬来到仪邑,在这里招收学生,少年师旷,自幼酷爱音乐,慕名前来投师学琴,他聪明过人,就是生性爱动,听讲时,东张西望,不能定下心来认真学习,以至于别人满师时,他还是一事无成。师父欲赶其回家,师旷在众目睽睽之下,羞惭得无地自容。回房后,师旷用绣花针刺瞎了双眼,下决心,一定要专心练琴。从此,高扬精心向师旷传授琴艺,师旷也发愤苦练,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琴艺逐渐超过了师父。
据说,当师旷弹琴时,马儿会停止吃草,仰起头侧耳倾听;觅食的鸟儿会停止飞翔,翘首迷醉,丢失口中的食物。
晋平公见师旷有如此特殊才能,便封为掌乐太师。
* 师旷制止亡国之音
晋平公新建的王宫落成了,要举行庆祝典礼。卫灵公为了修好两国关系,就率乐工前去祝贺。
卫灵公带着一批侍从,走到濮水河边,天色已经慢慢地黑下来,他们在河边倚车歇息。
时值初夏,皎洁的月亮高挂夜空,两岸垂柳轻拂水面,河水静静地流去,映着月亮闪闪发光,就像九天落下了一匹锦缎。卫灵公正在欣赏这美丽的夜景时,突然听到一阵曲调新奇的琴声,不禁心中大悦,于是招来他的乐师师涓,命师涓寻找这奇妙的音乐,并把它记录下来。
师涓领命而去,静静地坐在河边,调息,抚琴,聆听那音乐,将乐曲记录下来,整整忙碌了一夜。
卫灵公一行来到晋国边城,晋平公在新建的王宫里摆上丰盛的筵席,热情的招待贵宾。
宴会上,卫灵公在观赏晋国的歌舞后,便命师涓演奏从濮河边听到的那支曲子助兴。
师涓为了答谢晋国的盛情款待,便遵命理弦调琴,使出浑身解数弹奏起来。随着他的手指起落,琴声像绵绵不断的细雨,又像是令人心碎的哀痛哭诉。
坐在陪席上的晋国掌乐太师师旷面带微笑,用心倾听着。不一会儿,只见他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神色越来越严肃。
师涓刚将曲子弹到一半,师旷再也忍不住了,他猛地站起身,按住师涓的手,断然喝道:“快停住!这是亡国之音啊!千万弹不得!”
卫灵公原本是来给晋平公祝贺的,听师旷掌乐太师这么一说,吃惊地愣住了。师涓更是吓得不知所措。十分尴尬地望着卫灵公。
晋平公见喜庆之时,本国掌乐太师突然插一杠子,弄得卫国国君一行人下不了台,忙责问太师道:“这曲子好听得很,你怎么说它是亡国之音呢?”
师旷振振有词地道:“这是商朝末年乐师师延为暴君商纣王所作的‘靡靡之音'。后来商纣王无道,被周武王讨灭了,师延自知助纣为虐害怕处罚,就在走投无路时, 抱着琴跳進濮河自尽了。所以,这音乐一定是在濮河边听来的。这音乐很不吉利,谁要沉醉于它,谁的国家定会衰落。所以不能让师涓奏完这支曲子。”他说到这里, 转过脸来问师涓道:“你弹的这支曲子是在濮河边听来的吗?”
卫灵公和师涓都很惊讶,连连称是。“亡国之音”便由此而来。
晋平公很不以为然地说:“早已改朝换代了,我们现在演奏,又有什么妨碍呢?你还是让贵国乐师弹下去吧!”
师旷摇摇头,执拗道:“佳音美曲可以使我们身心振奋,亡国之音会使人堕落。主公是一国之君,应该听佳音美曲,为什么要听亡国之音呢?”
晋平公见卫灵公一行人面有难色,便命令师旷道:“你快松手,让乐师弹下去!别扫大家的兴!今日是大喜之日,怠慢了贵宾,拿你是问!”
师旷执拗不过,只能松手。
师涓终于弹完了那支乐曲。
当最后一个音符消失,晋平公见师旷面带愠色,便对他发问道:“还有比这更动人的曲子吗?”
“有,是《清徵》。”师旷回答。
晋平公道:“好呵,你作为回礼就来弹一曲《清徵》吧!”
“不!”师旷道,“古代能够听《清徵》的,都是有德有义尽善尽美的君主。大王的修养还不够好,不能听!”
晋平公道:“我不管什么德什么义的,我只喜欢音乐。你快弹吧!”
师旷感到王命难违,只好坐下来,展开了自己的琴。当他用奇妙的指法拨出第一串音响时,便见有16只玄鹤从南方冉冉飞来,一边伸着脖颈鸣叫,一边排着整齐的队列展翅起舞。当他继续弹奏时,玄鹤的鸣叫声和琴声融为一体,在天际久久回荡。
晋平公和参加宴会的宾客一片惊喜。
曲终,晋平公激动地提着酒壶,离开席位边向师旷敬酒边问道:“在人世间,大概没有比这《清徵》更动人的曲子吧?”
师旷答道:“不,它远远比不上《清角》。”
晋平公喜不自禁地道:“那太好了,就请太师再奏一曲《清角》吧!”
师旷急忙摇头道:“使不得!《清角》可是一支不寻常的曲调啊!它是黄帝当年于西泰山上会集诸鬼神而作的,怎能轻易弹奏?若是招来灾祸,就悔之莫及了!”
“哎,太师不必过虑。上古之事更加久远,怎能祸及现在呢?你弹来听听又有何妨?”
师旷见晋平公一定要听,无可奈何,只好勉强从命,弹起了《清角》。
当一串玄妙的音乐从师旷手指流出,人们就见西北方向,晴朗的天空徒然滚起乌黑的浓云。当第二串音响飘离殿堂时,便有狂风暴雨应声而至。当第三串音响骤起,但见尖厉的狂风呼啸着,掀翻了宫廷的房瓦,撕碎了室内的一幅幅帷幔,各种祭祀的重器纷纷震破,屋上的瓦坠落一地。
满堂的宾客吓得惊慌躲避,四处奔走。
晋平公也吓得抱头鼠窜,趴在廊柱下,惊慌失色地喊道:“不能再奏《清角》了!赶快停止……”
师旷停手,顿时风止雨退,云开雾散。
不久,晋国大旱三年,赤地千里,晋平公从此一病不起。
* 师旷听音 料事如神
晋平公亲眼目睹了太师师旷的传神琴艺,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每逢自己无法解决的难事和军国要事,他都召师旷垂询。
晋平公的王宫修缮一新后,又铸了大编钟,乐工们都以为此钟是合于律制的,但师旷用手轻轻一弹,认为不合。经过校正钟律,果然发现此钟的音响是不协调的。
晋平公制成一张琴,大琴弦和小琴弦音高相同,他让师旷来调整它。师旷拨了两下,一下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他借题发挥道:“对于琴来说,大弦好比君主,小弦好比臣下。只有大小相应,各得其所,才能合阴阳,成就美声。现在大王让它们相互混合,我这个瞎子怎么能调好它们呢?”
晋平公经师旷这么一说,细看大小琴弦,正是由于相互混同才至音不分高低。他吩咐师旷予以纠正。师旷将大小弦略作对调,便奏出抑扬顿挫的琴音,师旷奏着奏着,他忽然停手,哈哈大笑起来。
晋平公见师旷突然发笑,忙问所笑为何?
师旷道:“刚才,我通过琴声发觉齐国的国君在同嫔妃嬉闹,从床上摔下来,把胳膊摔坏了。”
晋平公觉得惊讶,当即就派人赴齐国询问,齐王笑着说:“是的,是有这样一件事。”
晋平公见师旷有如此神功,遇到重大的军事行动,就召他拿着律管“听军声而卜吉凶”。
有一次,齐国攻打鲁国,晋国决定会合诸侯援鲁伐齐。晋平公想知道战争前景,就召来师旷垂问。
师旷将鲁国和齐国军歌演奏了一遍后,对晋平公禀告说:“大王不必兴师动众了!齐国军队已经被鲁国赶出了国门。”
晋平公半信半疑之际,派往鲁国的观察使者回来禀报的情况与师旷所说的丁点不差。
同一年,晋平公听到楚国发兵攻打郑国,朝野上下议论纷纷,都说强楚攻郑,郑国必灭,他又召来师旷问究竟。师旷弹着琴弦,唱起南北不同的歌曲,然后向晋灵公禀告道:“楚国以强凌弱,必会以失败告终。”果然没过几天,就传来楚国兵败的消息。
晋平公见师旷音律占卜战争吉凶如此准确和灵验,就把他留在王宫中,不离左右。
* 师旷劝谏
有一次,晋平公望着师旷双目失明的样子,忽然感叹道:“太师虽绝顶聪明,却是盲人,你的那个世界真是太昏暗了。”
师旷道:“也未必。其实天下有五种昏暗,而我还没轮上其中之一呢。”“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晋平公不禁发问。
“好吧,让我一件一件说给大王听吧。”师旷侃侃而谈:“群臣通过行贿来博取名誉,百姓们受冤屈而无处伸张,君王对此不闻不问,这是第一昏暗。忠臣不用,用臣不忠,蠢材高踞要位,小人压制贤明,君王对此不知不晓,这是第二昏暗。奸佞玩弄两面派,来掩盖自己的嘴脸受到尊荣,贤人遭诬陷被赶走,而君王对此不觉不察,这是第三昏暗。国家贫穷,百姓疲惫,而君王穷兵黩武,好大喜功,醉心于谄谀之词而不醒悟,这是第四种昏暗。是非不辨,法令行不通,贪官污吏枉法,老百姓无法安定,而君王对此不明不白,这是第五种昏暗。国家陷入这样五种昏暗,没有不垮台的。比较起来,我的昏暗不过是小昏暗,还不至于危害国家呢。”
晋平公听到这番妙论,甚是感动,决心勤于国政,力求做个有道的明君。
还有一次,晋平公设宴招待文臣武将,他喝酒到了兴头上,自叹道:“哈哈哈,其实人生的快乐,莫过于做人君了。只有君王说的话,没人敢违抗。”
师旷正坐在晋平公旁边,他听到这话,抱起琴便向晋平公撞了过去。晋平公大惊,赶忙躲避。师旷手中的琴撞在宫墙上。晋平公惊愕地问:“大师,你这是干什么?”
师旷铮铮地答道:“刚才有小人在乱发议论,所以我要撞他。”
晋平公气呼呼地道:“刚才发议论的就是我呀!”
不料,师旷摇摇头道:“我看刚才所发的议论根本不像君王该说的话。”
旁边的文武大臣见晋平公当众下不了台,纷纷讨好道:“师旷犯上欺君,应该杀头!”
师旷伫立在那里,嘴角露出冷笑。
晋平公沉思了好一会儿,最后摆摆手,道:“太师忠言逆耳,就算他规劝我一次,算了算了!”
这天,晋平公问师旷:“我很想再读些书,求些学问,只是年纪大了,恐怕太晚了!”
师旷道:“既然主公知道晚了,何不把蜡烛点起来呢?”
晋平公以为师旷嘲笑自己,气咻咻地说:“我和你说的是正经事,你怎么跟我开玩笑啊!”
师旷道:“我这个瞎了眼的臣子,哪敢跟君主您开玩笑啊?我听人说,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就刻苦学习,好像是旭日东升,光彩夺目,前程是十分远大的;壮年时期才开始刻苦学习,好像是烈日当空,锐气正盛,前途也是光明的。到了老年时期,才下决心学习,那就像晚上点起了蜡烛,光亮虽然比不上太阳,可是有了烛光照亮,也要比没有蜡烛在黑暗里摸索强得多呀!”
晋平公听了师旷的话,沉思了半晌,点头赞许道:“经太师点拨,我茅塞顿开,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啊!”
师旷见国君是个肯纳谏的君王,就经常借献琴艺之机,像哲人一样指点国政得失,尽自己的所能,努力维持晋国的昌盛。
当卫献公因暴虐而被国人赶跑时,晋悼公认为民众太过份,师旷则反驳说:“好的君主,民众当然会拥戴他,暴虐之君使人民绝望,为何不能赶他走呢?”晋悼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又问起治国之道,师旷简言之为“仁义”二字。
邻国看到这种景象,评论说:“晋国是一个不可轻视的国家。连它的掌乐太师弄弦都能测国运,对这种国家只能小心侍奉。”
齐国当时很强盛,齐景公也曾向师旷问政,师旷提出“君必惠民”的主张,可见他在当时深受诸侯及民众敬重。
到晚年时,师旷已精通卜算音律,撰述了《宝符》100卷与《禽经》,在明、清的琴谱中,《阳春》、《白雪》、《玄默》等曲解题为师旷所作。
在后世的传说中,他被演化成音乐之神、顺风耳的原型、及瞎子算命的祖师等。
今天的人们认为师旷的故事是神话,其实真修者都知道在古代,人们普遍相信神,神也经常向人展示一些神奇的事情。师旷其实是一个修炼人,因为瞎了眼,所以才使自己的心清净下来,有了一定的功能,可以占卜吉凶,“闻弦歌而知雅意”。
师旷向晋平公说的五种昏暗,不幸的是当今的中国无一不有,每一种昏暗其严重程度都可说空前绝后,希望未来的中国领导人都能记住师旷的劝告和今日中国之教训,广行仁义,勿使五昏再现于中国。
巩(ㄍㄨㄥˇ)。(gǒng)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姬姓,以地名命姓的姓。周朝周敬王有个同族卿士简公受封于巩邑(今河南省巩县),称为巩简公。巩简公一度执掌朝政,他鉴于周王室的历次内乱,大多因为贵族掌权而引起的。于是他便录用从各诸侯来的人士,而不再任用王族子弟为官。只是这项措施,引起了王族子弟的不满。后来王子朝作乱,将他杀害了。他的子孙便以原封邑名巩命姓。
2、出自古代羌族姓氏中有巩姓。古代羌族姓氏中有巩姓,如巩廉玉。
3、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巩朔的后代。
【郡望】
根据《郡望百家姓》以及《姓氏略考》中记载,巩氏望出山阳郡。其详地有二处,如下:
(1)汉景帝中元六年(约西历前144年)将梁国分置为山阴国,不久以后,于建元年间(西历前140-西历前135年)汉武帝将其改为山阳郡。它所处的位置就相当于今山东省独山湖周围的地区。
(2)东晋义熙年间(西历405-418年)将广陵郡分置山阳郡,治理山阳附近的地区。他所在的位置是今江苏省怀安县。
【堂号】
厚斋堂:宋代巩荣,官至大理寺卿,先作过严州知州,而后又直秘阁,升迁为司谏郎。他为人沉静、处事公平、刚正不阿、学识广博,从来没有因人谋事。因此,凡是他到过的地方的人们都对他称赞不已。著有《厚斋集》。
【历史人物】
巩珍,明朝应天人,兵士出身。
宣德五年(1430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他为幕僚随行往返三年,历二十余国,凭通事转译,询悉各国事迹。归后写成《西洋番国志》一卷。全书二十则,卷首收有未见于他书的皇帝敕书三通。
《西洋番国志》的价值一方面在于比勘对校;一方面在于它独有的巩珍自序和所附的三通皇帝敕书。例如《自序》中提到的指南针“水罗盘”的航海应用:“皆斫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又如谈到的宝船和水船的情况:“其所乘之宝舟,体势巍然,巨无与敌,蓬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水船载运,积贮仓舟者(储),以备用度”──已成为今日耳熟能详的常见引文。
厍(ㄕㄜ?)。(shè)
【历史来源】
厍姓出自于厍狄氏。北周时有厍狄氏,后来改为厍姓。在《后汉书》中记载,有位金城太守厍均。《后汉书・注》记载,“羌中有厍姓,音舍。”而在王先谦的《集解》中也有记载,厍,即库之俗音,但读音不作ku,而作she,与舍音同。而在《风俗通》记载,古守厍大夫,因官命姓。厍姓今已无存。厍此字在隋朝初年时便改为库,读音便与库(ku)相同,但是因为出自于鲜卑和羌族,讹书为厍,隋朝以后通库字,厍姓也就并入了库姓。
【郡望】
1、河南郡:汉高祖改秦朝三川郡为河南郡,辖境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伊水下游一带,治所在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
2、鲁郡:西汉初将秦朝薛郡改为鲁国,三国魏时改为鲁郡,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
【堂号】
辅仪堂和金城堂 汉厍均为金城太守,被封为辅仪侯。
【历史人物】
厍钧,汉代人。官至金城太守,为一时英俊。立有功劳,又受封为辅义侯。他曾与当时孝文皇后之弟封章武侯窦融、酒泉太守梁统等人,联手勤王,名重一时。
那时他和窦融交情甚好,窦融当大司空。他俩一起出入,弹琴作诗,又都长得端正,很受人们赞誉。事据《后汉书》所载。
聂(ㄋㄧㄝ?)。(niè)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姜姓。根据《姓氏急就篇注》记载,春秋时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省茌平县西,一说河南清丰县北)为齐国附庸,称聂国。后代子孙便以国名为姓。
2、出自于姬姓。根据《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卫大夫(另一说为楚国大夫)食采于聂(今河南省濮阳),后代子孙便以地名为姓(据袁义达与杜若甫的《中国姓氏大辞典》所载,卫大夫采邑地为今山东聊城,而楚有摄叔,而无聂叔,袁、杜二人认为古籍有误)。
3、古代有地名聂北,春秋时属邢国(今山东省茌平西),灭亡后便归属于齐,居住的人便以地名为姓。
4、出自于他族有聂姓或改聂姓。宋时犹太人入中国,在元、明时采用汉姓,其中有聂姓。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
【郡望】
1、河东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
2、新安郡:晋改新都郡为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省淳安西)。
【堂号】
聂姓的主要堂号有“赐书堂”、“三礼堂”、“环溪堂”、“河东堂”、“临川堂”等。
【历史人物】
唐朝贞元年间,大元帅魏博有一员大将聂锋,他有个女儿叫聂隐娘,聂锋非常疼爱她。隐娘十岁那年,有位比丘尼师父来化缘,看见在门口玩耍的隐娘,十分喜爱, 便向聂锋要求:“大将军我想讨您这个女儿来传授功夫,希望您能答应。”聂锋不但不答应还大发雷霆!……师父见聂锋执意不肯,也不再多作解释只留下一句话就离开,这句话让聂锋很担心,师父说:“就算将军把女儿锁在铁柜,她终究会被我带走的。”,聂锋为防范意外,加派许多护卫看守女儿。到了夜里,不见什么风吹草动,聂锋以为安全了,赶紧到女儿房里查看,结果……,隐娘真的不见了!
聂锋简直不敢相信会有这种怪事,下令所有人出府寻找隐娘,可是找过一天又一天,城里城外都寻遍了就是没有隐娘的踪影。尽管夫妻俩伤心欲绝,也不得不接受女儿已经失踪的事实。
五年后的某一天,那位带走隐娘的比丘尼师父带着隐娘回到将军府。师父对聂锋说:“我已经教给隐娘一身好功夫,现在该是把女儿还给将军的时候了。”话才说完, 人也不见了。一家人久别重逢,聂锋夫妇欣喜若狂,高兴得掉下泪来!对于隐娘失踪五年的事情,聂锋觉得这其中一定不寻常,一再追问隐娘:“到底这五年来你都在做些什么呢?”,隐娘含混地回答父亲说:“刚开始就是读读经文、念念咒语而已,没学别的。”聂锋不太满意女儿的答复,总觉得女儿好像在隐瞒他们,隐娘经不起父母亲穷追不舍的反复诘问,只好老实作答:“坦白说,不是我不说实情,只怕女儿说出来爹娘不信,反当我说谎。”聂锋夫妇看隐娘松口,异口同声对隐娘说:“乖女儿,你就告诉爹娘实话吧!”,隐娘点点头,答应说出习艺的经过。
五年前,师父连夜把我带离家后,不知道走了多远的路,天亮时我们走到一处环境清幽的地方,在那儿有一个大石洞,附近没人居住,倒是树林多、猿猴很多。我一到石洞已经有两个和我一般年龄的女孩等在那里。她俩长得很秀净伶俐,没见吃什么食物,竟然能够在峭壁间飞来飞去,就好像猴子爬树那样的轻巧又万无一失。师父交给我一颗药丸要我吞下,又交给我一把长约二尺的宝剑,吩咐我跟着那二位小女孩一起练攀岩走壁的功夫。慢慢的,我的功夫進步许多,对付猿猴、虎、豹都不成问题。三年后,我能一剑刺中天上飞的老鹰,而二尺长的宝剑变短了五寸,剑变短了,功夫也精進了,飞禽走兽都不是我的对手。
第四年,师父带我上街市走动,不过我不认得那是哪州哪县?当时,师父指着一个从我们身旁擦肩而过的人并数落他犯下的罪行,还交给我一把羊角匕首,要我杀了他而且不能引起路人的注意。我照师父的话做,当街杀掉那个恶人,奇怪的是光天化日之下,没有人看到我所做的事。我带回恶人的首级交师父处理,师父取出特制的药水一淋,瞬间便把恶人的首级化作一滩水。
第五年,也就是不久前,师父对我说:“有个罪大恶极的大坏人,平日作威作福伤害无辜,不知害死多少人,衙门治不了他的罪!你半夜潜進他的家里把他解决掉,为民除害。”于是我带着羊角匕首轻而易举从门缝闪進去,躲在梁上等待时机。一直到天快亮了才回到师父身边。师父怪我回来得晚,我向师父禀告:“因为看到那个人和小孩玩在一起,一时不忍下手,所以耽搁一点时间。”,师父告诫我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要当机立断,才不会危及自己的安全。后来师父说:“我为你开后脑,把羊角匕首藏在里面,要用的时候直接从后脑抽出来。”
完成师父交待的任务后,师父打算送我回家,她说:“你的功夫已经学成了,回家去吧。二十年后我们再相见。”
聂锋听完女儿一段奇异的经历,直觉不可思议,心里打了个寒颤,对隐娘也产生一股莫名的畏惧!
隐娘回家的当晚,又不见踪影了,清晨时候才回来。这回聂锋再不敢多问女儿。聂锋对隐娘拥有奇特的法术与功夫充满恐惧,渐渐的不再像从前那样疼爱她。
有一天,一个专门为人磨镜子的年轻人在聂府门前作生意,隐娘向父亲表示希望嫁给那磨镜的年轻人。聂锋起初并不同意,隐娘是将军的女儿,自然要嫁给身份地位都相当的人才匹配,但是隐娘坚持自己的选择,聂锋也只能顺从她的心意。隐娘的丈夫除了磨镜子以外别的本事都不会,多亏聂锋经常供应小夫妻俩人的吃住穿用,生活过得很舒服。几年后,聂锋过世,他的上司魏博大元帅听说聂锋有个女儿身怀绝技,便高薪聘请隐娘来帮他。
过了几年,魏博与陈许节度使刘昌裔不和,命令隐娘前往陈许去暗杀刘昌裔。刘昌裔也不是简单人物,他精于卜卦测算,早料到魏博会派隐娘来对付他。这天一早, 刘昌裔派出部下去到北边城门口等隐娘,他对部下们说:“你们会看见一对夫妻,男的骑黑驴、女的骑白驴,一前一后朝城门走来。到时候城门上的鹊鸟大叫,男的会用弹弓打鸟不过没打中,女的会抢过弹弓用一颗小石头便把鹊鸟打下来。你们见着这情景赶紧好礼邀请他们来府,就说是我的意思。”
果然,刘昌裔的部属见到的情形与先前描述的一模一样,他们立即邀请隐娘入府,说道:“我们家刘大人希望见您一面,老早就嘱咐我们在城北守候,有劳二位跟我们回府一趟吧。”,隐娘讶异自己的行踪竟然被识破,心想:这位大人真不简单,算准了我会在这时候来,不如趁这机会见见他。于是夫妻俩直接去见刘昌裔。隐娘一见到刘昌裔立刻跪拜道歉:“刘大人,我们真对不起您啊!”刘昌裔扶起他俩安慰着说:“快别这么自责,其实,各为其主,为自己的主人效命也是很平常的事。现在,比起魏大元帅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应该分辨的出来。我非常希望你们夫妻俩能在我这里住下来,我是真心诚意邀请,你们千万不要怀疑我的用心。”
隐娘早看出来刘大人与魏博不同,便爽快回应刘昌裔:“我看大人手底下的确缺人,我愿意留下来为您效力,这是因为我钦佩您的为人。”刘问隐娘需要什么,隐娘回答只要每天二百文钱就够了。这时刘让佣人们为隐娘夫妻准备吃住,才发现他们俩骑的驴不见了,赶快派人四下找驴,没想到,隐娘把驴收進布袋里。在布袋里躺着的是二张剪成驴子的样子的纸,一张是白的、一张是黑的。
一个月过去,隐娘告诉刘昌裔:“魏大元帅不知道我已经在您这里住下来,我没有回信传报执行暗杀任务的结果,他一定会再派人来代替我暗杀您。请您剪下一绺头发用红线系紧,由我带给魏元帅偷偷放在他枕头边,表示您并不怕他。”刘昌裔按照隐娘的计划,剪下头发用红线绑好后交给隐娘。
隐娘在四更天时回到刘府覆命,对刘昌裔说:“信我已经传到,明天夜里他会派精精儿来杀我和刘大人,我会想办法处理这个危难,大人请放心。”刘昌裔相信隐娘的安排,因此也不怕魏博耍阴谋要害他。
隔天夜里,二条红白长巾凌空而降,缠在刘昌裔的床脚,隐娘施展飞檐走壁的功夫对着空气猛砍,不一会儿,隐娘现身报告:“精精儿已经被我杀了。”并拿出药水处理精精儿,使得现场一点也看不出来精精儿曾来过刘府行刺。
事后,隐娘再度向刘昌裔献计:“没见精精儿回去报告,魏博还会派妙手空空儿 来接替精精儿的工作。空空儿法术高超,变幻莫测,连我都不是他的对手,这一回全看大人的福气了。请您一定要戴着于阗古玉睡觉,我会变成一只小虫躲進您的肠中等待机会行动,空空儿的警觉性很高,我躲在房里他会察觉的。没其它法子,请您委曲配合。”
刘昌裔听从隐娘的计策。到了三更时分,刘昌裔只是闭上眼睛不敢放心睡着。刹那间,他听到脖子传来铿铿的声音,不晓得发生什么事?隐娘从刘昌裔口中跳出来向刘贺喜:“刘大人您安全了,妙手空空儿的习性像老鹰一样,第一次攻击没有成功便会离开,毕竟他一向自负甚高,准备妥当后竟然没有得手,对他来说是一种耻辱,所以在我们谈话的同时他已经离开老远了!”刘昌裔听过隐娘与空空儿交手的经过,再低头瞧瞧脖子上的玉佩,赫然发现玉佩上有一道很深的割痕!刘昌裔知道隐娘又救了他一次,更加礼遇他们夫妻俩人。
又过了几年,刘昌裔奉天子召命進京,不过隐娘却不愿跟随入京,她请求刘昌裔看在过去为他效命的情份上,给她的丈夫一份工作可以生活就好。隐娘说:“我想在这个时候云游四海遍访得道高人,我丈夫就请您多照顾了。”刘昌裔知道留不住隐娘,答应了隐娘的请求。此后谁也不知道隐娘上哪儿去了? 一直到刘昌裔病逝,隐娘骑着白驴赶来京师吊祭,才算露了脸。
后来刘昌裔的儿子刘纵当上陵州刺史,在前往四川赴任的路上遇见隐娘,隐娘依旧是当年少妇的年轻模样没有改变,还是骑着那头白驴,老朋友见面格外高兴!隐娘仔细观察刘纵的面相,惊觉他有麻烦上身了,她警告刘纵:“小官人,您有麻烦了,最好别到陵州去当官。”说着便拿出一粒药丸交给刘纵服下,还特别交待:“明年您一定要赶快离开四川回到洛阳去,这官也别当了,否则脱逃不了这场灾祸!我这药丸只能保护您一年,千万要记得我的话啊!”刘纵刚当官,怎舍得放弃官场名利呢,再说也没发生什么事能危害得了他,刘纵并不相信隐娘的话,不过倒是感念隐娘的好心,准备了许多布匹礼物要送给隐娘,隐娘却是一件也没收下。隐娘从刘纵的眼神看得出来:他并没有接受忠告。道别时,隐娘再三要刘纵好好保重。
一年后,刘纵没有听隐娘的劝辞官回乡,果然如预言所料,遭到陷害而丧命在陵州。从此,再没有人见过隐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