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屈原与《离骚》(7):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童欣


【正见网2024年06月23日】

第二十四集、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名句赏读大家看一下屈原的一些名句,他的影响很大,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话一般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就是那种坚持追求真理,他知道这种追求真理之路的漫长。但是他是对的,他是正的,所以就要追求。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修是长,“吾将上下而求索”漫漫长路,追求真理之路就是那样漫长。在这个漫长过程中,其实充满艰难困苦。那么“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今天很多人不好解释的,路应该是前后的,其实这里面很有意思。

老子的《道德经》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那么常道是前后走,远近走,那么真理之路,生命的升华之路,其实是上下走的。咱们要详细读《离骚》,里面说的非常清楚,他真的下到地府里去了,他上到了南天门的,他都看到南天门了,他想要進去,只是门不给他开,为什么不开门呢?他很纳闷。所以我们今天看就能感受到那种真实,他不是编的。应该是他的使命没完成吧,还得写《离骚》,还不能回去,他又下来了。就是说屈原真的是上下求索。我们平常这种物质的路是前后走的,远近走的,而一个生命升华之路、真理之路是上下走的,要往上,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大家再看这句,明白他的意思吧,“长太息”经常叹息,“太”本来就是叹息,叹息还太息。“长太息以掩涕兮”鼻涕眼泪的,涕过去是泪。那么就说为什么那样哭?那么痛苦。“哀民生之多艰”,就是这样,不是为自己,我丢了官了,还是我没挣到钱了,“哀民生之多艰”!大家想想,所以过去坏人给这些聖贤扣了一个大帽子,叫愚忠,所以现在不祭奠这些聖贤,为什么?说古代皇帝都是封建地主头子,都是剥削阶级,这些帝王都是地主头子,楚国国君不就是奴隶主头子吗?屈原还替他说话,就扣了一个愚忠的帽子。

实际上岳飞不是愚忠,岳飞他是心忧天下,他是坚持真理。屈原也不是心在楚国,他是心在天下,甚至于他们这些人心在千秋万世。这些给聖贤扣上愚忠帽子的人,好像岳飞多忠于南宋的赵构,赵构值得他那么忠吗?不是,岳飞心在百姓,心在天下,心在身后千秋万代。屈原真的就忠于楚怀王吗?不是,他对真理的坚持,他是“哀民生之多艰”,而这种“民生之多艰”历朝历代都出现这样的情况。

第二十五集、虽九死其犹未悔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句诗跟前面类似,九死未悔这样一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死九次都不后悔,何况死一次。其实还有其它的句子。“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我不能变心、从俗,刚才说像人家一样。“故将愁苦而终穷”一辈子倒霉,一辈子发愁,一辈子苦,一辈子穷,一辈子不得志,但是我也不能变心从俗,这是自己坚持的,“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这种坚定的信念,刚才说影响了两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对真理的坚持,这种人格,九死未悔,大家想想投江算什么呢?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这种坚定性,没有一个人相伴的时候,自己也坚定这种真理的信念。那么后来贾谊也好,李白也好,陆游也好,是不是就有他这样一个聖贤来相伴,就从他身上得到这种精神的感召。贾谊也好,司马迁也好,认为不是自己很孤独,还有一个朋友——屈原。所以他们就会更感受到屈原精神的力量,那叫独领风骚。所以独领风骚本来是从文艺角度说的,实际我们说人格角度,屈原给大家的人格榜样力量,也是独领风骚。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就这个世道浑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大家想蝉,轻如蝉翼,那么薄,却变成最贵重的东西。“千均为轻”,这不是颠倒黑白了吗?世道颠倒了吗?“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大家想想“瓦釜雷鸣”,釜是什么?锅,破瓦片子,吧叽吧叽响。这个小孩子敲着瓦片玩儿还行,那要在国家级的大剧院里面、影视里面,都是这破瓦片子,搁那儿劈哩啪啦,雷鸣一般的噪音,多污染啊。大家听过黄钟大吕,“咚”,这一声洪钟多么悠远,多么清凉,让人振奋,使人清醒。完美的唐诗宋词等,世界称颂,而现在拍马屁的东西被吹捧,典型的“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谗人当高官,那些贪污分子,那些小人,那些行贿受贿的,不断得到高位。贤士却离这些名利很远,这不是一个颠倒的社会吗?当然咱们讲《八卦》的时候说过,所谓后天八卦有一个阴阳颠倒,就是上面跑下面去了。所以这里脏也有好处,就是能造就出一种伟大,就是荷花、莲花的高洁。就是用泥给你弄脏了,看你的反应,但实际上现在比过去坏无数倍。泥是脏,但是你不能拿硫酸,要是硫酸浇到荷花上不得烧死了,现在下毒了,所以今天都不是一般的脏泥,泥是黑,所以那个理就走到尽头了,极端败坏、变异。

(待续)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