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8年04月24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wū yī xiàng
乌衣巷
liú yǔ xí
刘禹锡
zhū què qiáo biān yě cǎo huā,wū yī xiàng kǒu xì yáng xi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jiù shí wáng xiè táng qián yàn,fēi rù xún cháng bó xìng jiā。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ㄨ ㄧ ㄒㄧㄤˋ
乌衣巷
ㄌㄧㄡˊㄩˇㄒㄧˊ
刘禹锡
ㄓㄨ ㄑㄩㄝˋㄑㄧㄠˊㄅㄧㄢ ㄧㄝˇㄘㄠˇㄏㄨㄚ,
朱雀桥边野草花,
ㄨ ㄧ ㄒㄧㄤˋㄎㄡˇㄒㄧˋㄧㄤˊㄒㄧㄚˊ。
乌衣巷口夕阳斜。
ㄐㄧㄡˋㄕˊㄨㄤˊㄒㄧㄝˋㄊㄤˊㄑㄧㄢˊㄧㄢˋ,
旧时王谢堂前燕,
ㄈㄟ ㄖㄨˋㄒㄩㄣˊㄔㄤˊㄅㄛˊㄒㄧㄥˋㄐㄧㄚ。
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
刘禹锡,字梦得,唐彭城(在今江苏)人,为匈奴后裔,官至太子宾客。生于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卒于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享年七十一岁。世代儒学相传,禹锡又天资聪敏,从小就气度不凡。虽官场上多次被贬,几经调动,仍乐观豁达,勤政爱民,受到人民爱戴,和当过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为他们建了三贤堂。禹锡诗作清新通俗,充满豪气,富民歌特色,被白居易誉为“诗豪”,与他并称“刘白”,同为中唐的著名诗人。
【注释】
(1)乌衣巷:建康(今江苏南京)秦淮河南岸的地名,东晋时宰相王导、谢安等豪门贵族多聚居于此。三国时代吴国曾在此建营,兵士皆穿黑色军装,乌衣巷因而得名。
(2)朱雀桥:建康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可通往秦淮河南岸的乌衣巷。朱雀,红色凤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朱雀统领二十八星宿中的南天七宿,为南方之神。
(3)斜:古音读xiá,ㄒㄧㄚˊ,现代读xié,ㄒㄧㄝˊ。古诗中读古音才合韵。
(4)王谢:指王导、谢安两家世族,当时为六朝的名门望族。
(5)堂:厅堂。
(6)百:读音bó,ㄅㄛˊ,语音bǎi,ㄅㄞˇ。
【语译】
朱雀桥边遍地野草野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照。从前在王导、谢安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飞到一般百姓家里了。
【诗中有话】
南京最早在战国时代名为金陵,东晋改名建康。〈乌衣巷〉是刘禹锡〈金陵五题〉五首诗中的第二首,是怀古咏史诗中的名篇,作于唐穆宗长庆四年~敬宗宝历二年(824~826)任和州(安徽和县)刺史期间。他写这五首诗时还没去过金陵,只因有人向他提到有关金陵的事物,想起旧时豪门世族的衰落,如今早已沧海桑田,引发他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六朝(三国吴、东晋、南北朝的宋齐梁陈)先后建都建康(南京),建康城曾经盛极一时。东晋宰相王导、谢安住在城南的乌衣巷,隔着秦淮河就是建康南门(朱雀门),横跨秦淮河的朱雀桥成为当年公卿将相每天必经之路。近五百年后,唐朝诗人刘禹锡笔下的朱雀桥、乌衣巷,在夕阳余晖中呈现一片荒芜的景象。王导和谢安的故居有“来燕堂”,燕子喜欢在堂前筑巢,如今王谢家族没落难寻,燕子也就飞入平常百姓家里了。
关于一代名相王导还有个著名的故事,《资治通鉴》记载,东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王导的堂兄王敦起兵作乱,王导在宫外等候降罪,刘隗劝晋元帝诛杀王家。大臣周伯仁進宫时,王导请他说情,周伯仁没有搭理,但他在皇帝面前为王导仗义直言,说明王导的忠诚,还上书劝阻晋元帝。王敦入城后,问王导:“周伯仁为人如何?”王导不回答,周伯仁就被杀了,事后王导找到周伯仁申救自己的奏折,不禁痛哭:“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三国时代东吴建造的南津大桥,在东晋这次的王敦之乱已被焚毁。晋成帝咸康二年(336年)重建朱雀桥,为预防战事发生,新建的桥梁都是浮桥,抽掉桥板下的船,秦淮河就成为都城的天然屏障,朱雀桥是当时秦淮河上二十四座浮桥中规模最大的。晋孝武帝太元三年(378年),谢安在桥上建高楼,楼上安置两只并栖的铜雀,名为朱雀观。传说朱雀统领南天七大星宿,为南方之神,东晋偏安江南,朱雀的建置或许有其深意。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南下攻灭南朝陈国,见到远比隋朝京城繁华的建康,下令拆毁其所有建筑,六朝古都因此毁于一旦,朱雀桥也再次被毁。唐朝以后,文人纷纷到此凭吊六朝遗迹,而有不胜今昔之感。刘禹锡写〈乌衣巷〉时,朱雀桥早已不在,却因此诗使想象中的朱雀桥成为历史名桥。五代后梁太祖干化四年(914年)又在此建桥,名为镇淮桥。
有人说〈乌衣巷〉写的是六朝悲剧,陈后主虽然昏庸,但世事变幻也是天意,非人力所能挽回。如今王导、谢安这两位良相的代表已逝,南京乌衣巷却因为这首传颂千古的名诗,成为今日旅游景点,然而有多少人真能看出诗中所表达的富贵如浮云、世道本无常这千古不变的真理。或许刘禹锡已经领会其中的奥妙,所以对自己宦海浮沉的坎坷能豁达以对,晚年甚至走入了超脱无常的修炼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