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守道蒙福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8月15日】

【原文】

先是,太祖尝谓居正(1)曰:“自古为君者鲜(2)克正己,为臣者多无远略,虽居显位,不能垂名(3)后代,而身陷不义,子孙罹殃(4),盖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吾观唐太宗受人谏疏,直诋其非而不耻。以朕所见,不若自不为之,使人无异词。又观古之人臣多不终始,能保全而享厚福者,由忠正也。”

(出自《宋史・卷二百六十四・列传第二十三》)

【注释】

(1)居正: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少好学,有大志。清泰初,举進士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逾年,登第。
(2)鲜(音显):很少。
(3)垂名:留名。垂,传留后世。
(4)罹(音离)殃:遭受祸害。罹,遭受苦难或不幸。殃,祸害。

【语译参考】

从前,宋太祖曾经对薛居正说:“自古以来当国君的很少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作为朝廷大臣的大多没有远大见识及谋略,虽然位居显要位置,却不能留名于后世,而一旦做了不仁不义之事,他的子孙还要受株连遭祸害,这都是君臣不能各自尽自己的职责造成的。我看唐太宗收到臣下的谏疏,直截了当地批评指责过错,他不认为这是耻辱。依我看,这不如不做那些错事,使臣下没办法提出不同意见。又看到古代做大臣的大多有始无善终,能善终保全晚节而享受荣华富贵的,都是忠诚正直的人。”

【研析】

宋太祖对薛居正论及君臣宜各自尽自己的职责,此番道理浅显易懂,然能力行者却寥寥无几,因人处在社会大染缸中,放不下名利,抛不开物质欲望,纵使历朝历代的教训殷鉴不远,但同样的错误,仍一再重蹈覆辙,似乎多数人,难以坚守正道,总是在红尘中载浮载沉,才导致无法万世留芳,甚至祸延子孙,宋太祖可说有感而发。而根据史书对薛居正的记载,他生性孝顺宽容俭朴,不喜好细察苛求。可见他具有孝顺、节俭、待人宽厚、不苛刻等品德高尚的情操,所以他自参政至为相,总共十八年,皇帝的恩遇始终没有废弛。因为他能守道,故能享受福泽,正符合太祖之言,是个忠诚正直的人,此验证了真理是经得起考验的,人唯有守正道,才符合宇宙之理。

【延伸思考】

1.请你从周遭去检视,有德之人,是否有较高之福分且能善终?
2.薛居正认为宋太祖言之有理,所以力行之。你是否也曾听(或看)过哪一句话,让你终身难忘,将它当作座右铭的?
3.宋太祖认为,与其错了才纳谏,不如不为。请你就此言,论述你的看法。

【参考资料】

1.《二十六史精粹金译下》门归 主编 建宏出版社 1994年8月出版
2.《白话续资治通鉴》(第一册)沈志华 主编 建宏出版社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