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8年11月01日】
*正见网2008年10月23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圣乐天国来 修改与评注:第五句“仪仗通天地”,改“地”为“阙”:作者在地上说话,通到天上去就是“通天地”了。第六句“旌波荡车台”有些突兀,改为“旌波映瑶台”。第七句中“姑娘”改为“仙子”与上下文环境更协调。第八句韵脚“彩”是此诗中唯一的仄声韵脚,“绽异彩”也略嫌抽象,改为“踏波来”。第九、十两句内涵欠妥:“万人醉”和“百灵来”,都不是“圣乐”所期待的结果,况且“灵”可正可负。因此删去了这两句。 原稿:“《九评》奇书”二首(修改稿) 修改与评注:第一首第二句,敢有“九评”敲丧钟,“敢有”一词中的“敢”是“不敢、岂敢”的省词,因此和作者在这里想要说的意思几乎是相反的。再说,用“九评”揭露邪党,对于大法弟子来说,也不存在敢不敢的问题,这样说,未免把邪党的淫威看得太重了。改“敢有”为“岂料”,突显邪党大出意外、手忙脚乱的丑态。第四句“万劫不复罪难容”,因为前一句已经有“百载殃及人类罪”,罪已经定了,是谁“难容”它?是谁要让它“万劫不复”?是神!因此改第四句为“万劫不复神难容”。第二首第六句“认清恶党赤魔毒”,只说了一个“认清”,“毒”的内涵已在第一首中有具体的结论,因此这里可以代之以更重要的字,改为“诛”,增加了内涵、坚定了灭魔的态度。另外,从声韵上看,“毒”是第二首诗中唯一的仄声韵脚,改为“诛”后就使全诗押平声韵,比较规范了。第一首末两句写得很好:在声讨的诗中插入有形象的景句,就大大改善了声讨、说理诗抽象、枯燥的弱点。“无可奈何花落去”是宋词中的名句,在这里借用来描写邪党行将就木、“无可奈何”的心情是很恰当的。 原稿:《生存》 评注:第十二句“大法佛慧展神奇”,改“佛”为“智”。第十三、四两句删去:大法和大法弟子不是要“创建”甚么“生存新理念”,就是要正法、救人,不宜轻易创造任何新的说法和词汇。第十四句句读也不妥,按七言诗句就要读成:邪党平和--中解体,就出现负面的歧义了。另外,今后请不要对诗歌标题加书名号(《》)了。否则,审稿人拿到后还要费时间去掉它们。 原稿:三退急 修改与评注:六句的尾字,没有两个是互相押韵的,刚好排来错开了。将六个句子按句前标示的数字顺序重新排列,使得尾字顺序为:印、命;意、戏;印、命。虽然前面两句和末两句韵字重复,但毕竟是顺口了,而且在内涵上比较有条理些。。 *正见网2008年10月22日审阅后未予登载的诗歌: 原稿:咏兰 修改与评注:第二句涵义不太明确。“香霭弥遐迩”形象不好,满天都是雾霭蒙蒙的,意味着甚么呢?兰是君子花,这是对的,也堪称“洁”,但“圣”字似乎就有些过头了。尤其作为大法弟子,我们心中的“圣”比常人那个“圣”还要高得多。 原稿:无声的歌 *正见网2008年10月22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无例外 修改与评注:末句失韵:“外”不押“皇”“长”,改“无例外”为“此理常”,即“这是一条常理(不变的理)”。此诗写得通顺流畅,一句追一句,如高天落瀑、势难阻遏,有气势、有内涵。此诗本属说理一类,但说得轻松:“我看”二字用得特别好,客气而谦恭的轻轻一带,就把自己的结论和道理就带出来了,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感觉,读者读起来毫无争论的心理压力,也就更容易接受。 原稿:诗二首 修改与评注:第一首首句尾字“净”当为“尽”;末句“天灭中共小命”,词语搭配欠妥:通常说“取命”而不说“灭命”,改“灭”为“取”。韵脚“撑”和“命”一平一仄,但首句尾字“净”入韵、是仄声,因此把前两句换序。第二首的两个韵脚“间”和“愿”也是一平一仄,因此把末句中的“了洪愿”改为“把家还”,使原诗押平声韵。 原稿:秋夜思 修改与评注:第六句尾字“陷”改为“拦”:“高山阻陷”欠通顺,“高山阻拦”较好。 原稿:荷花赞等 修改与评注:第四句失韵:“净”不押“容”“红”。删去第四句,用第二句作第四句,第二句添写“微尘不染胸”。第三句“风雨洗刷她”改为“风雨勤洗刷”。第五句“天慈阳光明”改为“阳光明媚处”。末句“绿叶推花红”,“推”改为“衬”。第二首四个韵脚“情、重、容、行”分属于“东冬”和“庚青”两个韵部,还是“东冬”混押“庚青”的问题。因此第二首未予登载。 原稿:破迷雾 修改与评注:第一句尾字“人”是平声,但不入韵:“人”不押“传”。因此改第一句为“下世非为驻尘寰”,使首句入韵。第三句“人间方能住几日”内涵不太明确,改为“人间小住能几日”。末句“得法破雾新纪元”中,“破雾”改为“同归”比较好。 *正见网2008年10月21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我】古老的家乡有个老婆婆 /苏凰 【我】古老的家乡有条古老的河 修改与评注:为了精简评议篇幅,把删去的字、词、句放在内圆外方的括号里(【】),把加上的字、词、句放在圆括号里。读者可以看得出来,此诗的修改主要是精简、压缩了重复或不必要的字、词、句,对于作者原来的内涵,全部予以保留。最后几行的处理与作者原来的处理不一样:作者是重新推出以往的回忆,与前面的叙述相呼应,加强情绪上的感染力;修改后的处理是将回忆和修炼人向高层境界的归宿结合起来了:作者看到的是老婆婆在高层空间的显现。因此,她不再有“孤独的影子”;让“家乡那条古老的河”在她身后显现出来,并指明是“没被污染的”,隐喻着她所回到的是“天上”那个真正的洁净的家。 此诗的原作写得很好:完全用叙述的口气,讲述的都是生活小事和看似琐碎的细节,但读起来内涵丰满、十分感人。不说理而理在其中,不抒情而情动于衷。作者能够写到这个程度,主要是作者自己的亲身感受非常深刻。作者自己没被感动,写出的东西是很难感动读者的。新诗中怎样用“比、兴”手法,怎样用形象和具体事物来说话,这首诗里都有了。学写新诗的作者可以仔细读一读这首诗,从中或许能得到写作方法上的一些启发。 原稿:修大法 修改与评注:这首小诗平易、浅白,人人能懂。但不同的读者在理解和感受上会有很大的差别。常人读者可能不理解“修炼”怎么会有“涤尽古今愁”的巨大力量,但从作者平易诚恳的表白中,他也可能产生好奇、想要探究的想法。如果一味的把话说得很高,没有自己真实的感受,读者可能连好奇的心也不会有了。对于弟子,当然能理解作者这样说的理由,但不是所有弟子都曾经“泪流”满面、觉得“古今愁”都消散无存了。有些经过苦苦寻觅、上下求索,众于找到了大法的弟子,他们读这首诗时感受可能会很强烈,会觉得非常亲切。总之,我们应该多写这种平易、浅白而具有真情实感、内涵丰满的诗歌,我们写诗歌时要时刻考虑到读者能不能懂、能不能接受,特别是常人读者。 *正见网2008年10月20日审阅后未予登载的诗歌: 原稿:无悔 评注:此诗的两个韵脚“娇”“薄”在“词韵简编”中属不同韵部。虽然按普通话韵母相同,但它们的平仄也是不同的。从内涵上看,“显娇”二字恐有笔误:“娇”应为“骄”。但即使“显骄”也和“圆满”这样殊胜的大事远远不相匹配,所以这句话还是不太适宜。这一层是笔者与作者以同修的身份進行修炼上的交流,没有当作登不登载此诗的标准。 原稿:往那莲花盛开的地方去寻找圣者 评注:此诗的思路是好的:通过对“寻找圣者”所遭受的艰难困苦的反复铺陈和描述,向读者展示大法的可贵和作者求法的坚定决心。但作者在陈述艰苦寻法的过程时,却明显的带有概念化的倾向:根据心中的概念,创造一些为此概念服务的细节,这样造就的细节往往缺乏真实感和感人的力量。比如:“寒风”“吹裂了我的长袍”“吹裂了我的长靴”;“日光”“晒裂了我的皮肤”“晒裂了我的双脚”。这些细节都与现实生活不相符合,是基于作者的想象,是由于作者缺乏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和观察而造成的。而在另一方面,“荆棘”“划裂了我的衬衫”“划裂了我的袜子”,则说不上是甚么大苦大难,因而没有反衬的力量。最后的结局“我终于驻望着了这大地--/在那莲花盛开的地方/寻找圣者”,内涵都有些不确定了:是找到了“圣者”?还是决定在“这大地”“寻找圣者”?与前面我们评议过的“古老的家乡有个老婆婆”相比,前者的成功是因为作者有切身的感受,只要回忆、写出当时的真情实景,就内涵丰满、情节感人;后者则因作者缺乏真实的体验,因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古人说“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强调书面的知识和生活的体验都要丰富,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来。作为大法弟子,第一重要的就是在三件事中的真实体验,这是诗词文章取之不竭的源泉。但作者如果要描写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就至少应该有大量的阅读和思考,达到有身历其境的感觉。 原稿:圣洁的雪莲花 认识雪莲/是在二000年的秋季/那时/她刚从北京证实法回来/遭恶人抓捕/被戴着手铐沿街示众/然后/又被关在一间楼房里/夜晚/她趁恶人不备/从三楼跃下/虽然摔坏了脊骨/但从此又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气/那些日子/雪莲美丽的笑容/不再绽放/因为恶人正诬陷大法/多少人被谎言蒙蔽/是金子就要闪光/是骏马就要奔驰/是雄鹰就要翱翔/是大法弟子就要伸张正义/从此/ 一辆三轮车/成了她的交通工具/她把主佛的慈悲满载/她把救人的真言满载/使同修重拾信心/冲破封锁/把大法的光芒/撒向大街小巷宅宅户户/撒向渴求明白真相人的心窝里/什么时候开始 /一朵朵小花/在阴霾中绚丽/雪莲甘当绿叶/陪衬小花/纤巧的身影/从此更加忙碌不息/不幸的是/一天/雪莲又落入魔爪/邪恶要把她投入牢狱/因为/它们惧怕/大法弟子的傲骨正气/在法庭上/雪莲慷慨陈词/铮铮的话语/掷地有声/鞭鞑着丑恶的灵魂/唤醒着沉睡的人心/那些心/也都在为雪莲哭泣/蚍蜉岂能撼树/乌鸦岂能蔽日/美丽的雪莲花啊/开在圣洁里/她把美丽的光环/投向已经复苏的大地// 评注:此篇的内涵很丰富,如果处理得好,能成为一首内涵丰满、情节感人的诗歌。但作者的写法完全和写散文一样,散文化倾向很明显。当我们用斜竖线把一行一行的文字联起来时,就成了道地的散文了。散文虽然被分割成一行一行的样子,但读起来还是散文,因为它没有诗歌所具有的那些特点:声韵、节奏和文字的高度精练。要写好新诗,其实也须要多读古诗,前面说的诗歌的特点在古诗里面反映得特别突出。另外,千万不要随便使用那种一两个字一行的短句,这种句子往往破坏诗歌的节奏感,给人散漫不收的感觉,增加诗歌的散文化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