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议:网上通讯



【正见网2007年05月05日】

*正见网2007年4月29日审阅“国色天香 --咏叹《格格舞》”:

原文:“头冠若花步若莲,肌肤如雪气如兰。纵是王宫格格女,疑是天人到颐园”。首先,“国色天香”、“肌肤如雪”是指外表美貌的女人。我们的舞蹈演员不是以外表来取胜的,而是以内心“真、善”的美感动观众。其次,“咏叹”可能不是作者自创的诗格(万一是,请说明结构和要求)。按作者的写法,就是观剧的感受,因此只要用“观《格格舞》”就够了,这样更简明而且准确,也能包含更多的内涵。“步若莲”是说走路象莲花吧,不太容易想象是怎样的走法。如果是一种舞蹈步法,请略加说明。“气如兰”最相近的解释是“呼出的气象兰花那样香”,也就是“吹气如兰”,但多用于旧小说中描写男女的亲密接触,恐非作者本意。作者是否想说“气质”呢?如果是,就可说“质如兰”或“雅如兰”。“颐园”是“颐和园”吗?没有听说这种简称。另外,“纵是”后面接“疑是”与通常表示的语气不同,不知作者想表达哪种语气。如果作者今后投稿时把自己不太有把握的说法用散文解释一下,审稿人或许可以对诗句做些修改,使其与作者自己的想法相符。

*正见网2007年5月1日登载“读唐诗有感”:

原文:“昔人何处去/人间留佳句/佳句传不衰/恢宏大唐曲/千古有谁知/万神下苍宇/悠悠一念中/东土再相聚”。“悠悠一念中”改“一念”为“法缘”,因为这一念显然不是来自今世,但往世之念在转世中不易保存。而“法缘”这根线牵得很牢,到缘熟时必然兑现。另外,“曲”字与其它几个韵脚(去、句、宇、聚)按“词韵”的标准是不同韵部的,因此这里是按谱通话标准押韵。如能尽量满足词韵要求,同时也不与普通化韵母相悖,那就更理想了。

*正见网2007年5月1日登载“法徒颂”:

原文:“梅兰松竹莲/芳雅挺虚清/法徒出大道/品质自晶莹 //云卷黑风急/欲摧九重城/巨难救众生/舍尽名利情”。“芳雅挺虚清”之“挺”是“挺好”的“挺”呢,还是“挺立”的挺的呢?但两种都不是很简洁。因此改“挺”为“性”。第一句尾字“莲”是平声,但不入韵,这里没有修改,请作者以后注意这种情况。

*正见网2007年5月1日审阅“下瑶台、紫云开”:

“下瑶台--咏叹《格格舞》 :莲步微微下瑶台,罗帕轻拈紫气来。此曲只应天上有,玉清宫里兰初开。”对“咏叹”“莲步”的评议,请参本文第一条(4月29日审阅) 。作者在这里还是写《格格舞》,但却用了“紫气来”和“玉清宫”两个道家术语,把这个舞蹈界定到道家的范围里去了。如果这是作者本意,请稍加说明。另外,作者主要描述的是舞姿,不是音乐,因此“此曲只应天上有”就不太对得上,何不改“此曲”为“此舞”呢?不但更合本诗环境,而且从直接引用(杜甫原诗)变成了活用,岂不更好?

“紫云开 --咏叹<飞天> :霞光一片天上来,佛国仙境妙万千。玉指轻旋香风散,新宇祥瑞降人间。”有关“咏叹”请参上条。押平声韵的诗,第一句尾字如用平声则宜入韵;如不愿入韵,则宜用仄声字。这里第一句平声结尾而不入韵,宜引起注意。“玉指轻旋”是每一个指头的旋转,理论上做不到。作者想说的可能是“玉手轻旋”。“香风散”就是没有香风了,作者是想说“香风起”吧。末句如说“新宇”“降人间”,则为时尚早;如说“祥瑞降人间”则不必用“新宇”修饰“祥瑞”,直说大法或佛恩较好,因为连“新宇”本身都是大法所创、佛恩所赐。

*正见网2007年5月2日登载“藏字石 ”:

原文:“贵州平塘掌布乡,奇石藏字现真相。世人有目皆可睹,‘中国共产党亡’。”此诗末句只有六字,而且也不好改为七字,只好把第三句改为六字,与末句对称,作为一个特殊的长短句形式。“有目皆可睹”改为“有目共睹”,并将逗号改为冒号,增加了双关语义:后面的“中国共产党亡”既表示石上的字,又表示人人皆知的社会现状的趋势和结果。“相”和“亡”本来是平仄不相押,但后面两句特殊处理后,何妨再特殊一点呢。

*正见网2007年5月3日登载“颂玉”:

原诗共八节,每节四句。作者列举许多实例说明玉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启发读者了解传统文化精深的内涵。全诗通顺流畅,明白易懂而不失雅致。十七个韵脚,一韵到底而无重韵,除一字(深)外,都属“词韵简编”同一韵部,可见作者在驾驭文字和用韵上已有一定功夫。原文未加修改,当然还有可以改進的地方,但相信随着作者不断的努力,各方面都能改善和提高。

*正见网2007年5月3日登载“出牢笼”:

原诗题目为“牢笼明”,根据诗的内容改名。原诗末尾的说明稍加修改后作为序言放在诗前。原文:“高墙电网欲困身/监规囚服要缚体/邪办骗术遮不住/法在心中常通明//学法不深心摇动/迷在难中争斗悔/争脱凡笼跳出外/法上识法归大道”。两个诗节都需要韵脚。第二句中“要缚体”和第一句中“欲困身”意义差不多,改为“阻我行”,便与第四句的韵脚“明”相押。第三句“邪办”改“邪恶”。“迷在难中争斗悔”不太通顺,改为“迷在难中悟不到”,与末句“法上识法归大道”相押。“学法不深心摇动”尾字仄声,又不入该节的仄声韵,改为“学法不深心易摇”。“争脱凡笼跳出外”,“争”应为“挣”,“凡笼”改为“牢笼”,“跳出外”改为“天外天”因为第三句尾字应为平声字(该节押仄声韵)。

*正见网2007年5月3日登载“诉衷肠”:

原文副标题“咏叹《天安门,请你告诉我》”,改“咏叹”为“听”。对“咏叹”的评议,请参本文第一条(4月29日审阅) 。原文:“巍巍青山侧耳听,江河呜咽波不兴。静听一曲衷肠诉,愿君今日真相明。”第三句不太通顺,改为“直诉衷肠歌一曲”。原稿包含两首诗,另一首“泪滂沱--咏叹《誓约》:帷幕未开泪已出,悠远清音沁心腑。苍穹记忆曾相识,慈悲救度永随师!” 作者避用“肺腑”而用“心腑”,虽然读者可以理解,但听起来有些别扭。“苍穹记忆曾相识”是说“记忆中
曾经认识这个苍穹”吗?猜想作者想说“自己记忆中似乎还记得当时苍穹中‘誓约’这件事”,如果是这样,说“犹记当时苍穹誓”或者“依稀当时苍穹誓”就比较明白而不会有误解。从格律上讲,四句的小诗通常不平仄相押,更不宜换韵。此诗换了韵,而且前两个韵脚“出、腑”按普通话读音是“平、仄”,后两句韵脚“识、师”按“词韵简编”是“仄平”,也就是说,不管采用那个标准,总会有“平仄相押”的现象。

*正见网2007年5月3日登载“稳航”:

原文:“惊涛拍岸非常/稳坐法船无恙/乱世不乱真心/方显光芒万丈”。此诗是六言押仄韵的小诗,比较特别。第一句中全是中性词,因此改“非常”为“猖狂”,正法弟子的诗歌对正、邪加以分别还是必要的。同时,因为“猖狂”的反衬作用,后面的“稳坐”和“无恙”的内涵、气势也都得到了加强和发挥。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