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0年02月22日】
*正见网2010年2月19日下载、审阅,2月20日登载(或未登载)的诗歌:
原稿:乡民
乡民多朴纯 真相倾耳闻
窗户一层纸 点开五彩云
修改与评注:此诗写乡民心地纯朴,容易接受真相,以及明白真相时的瞬间感受。首句单刀直入,语无旁涉,直接点出乡民纯朴的本性;次句则以“倾耳闻”三字,生动形象的展现了乡民接触到“真相”时的专注神态和内心渴求真相的外在表现。由于有得真相的愿望和渴求,因此对真相就容易相信和接受,心结也特别容易打开。因此在后面的两句中,作者全力以赴的描写乡民明白真相的一霎那间,那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心理感受。这一层描写,因为涉及到内心的感受,而且只有十个字好用,颇不容易。因此作者采用了人人熟悉的“捅破窗纸”这一形象的比喻。由于人人都知道,所以就具有使用典故时那种内涵丰富而又字句省净的效果。而且在使用中作者又根据诗中的情况,加入了自己独特的内涵:窗纸“点开”之后,看到了美丽的“五彩”云锦!意象美丽而喻义明确。此诗尾句的收束特别丰满、耐咀嚼、有余味。“点开”一语造得很好,形象而且内涵深刻,充分体现了“真相”开启人心扉的巨大作用。二十个字的小诗,作者却能笔触轻松、繁简得当的写出三个不同的层次来,实为难得。
首句“多朴纯”改为“朴而纯”,声韵和语感上好些。而且“乡民”较城里人纯朴,这是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所以“多”字反而不用为好。第三句“窗户”改为“隔窗”,除了音韵更美外,“隔”字加强了得真相前后的对比和反差,使得“点开”一语的力量,得到了反衬和增强。这两句的修改,不是必须的。此诗不改,也远远超出我们的要求和标准了,修改只是希望好中再好,企图在各方面都达到完美的景界。如果作者希望保留自己作品的原貌,请在来稿中申明一句,我们以后不再做超过基本要求的修改。不同作者对自己作品的态度不同,我们是能理解的。
原稿:困难(外三首)(只摘录经过修改或者没有登载的部份,其余从略)
致亲朋
吾等之缘皆法缘,不要相互来牵绊。
齐心协力救众生,同归天国登法船。
致自心生魔
知道一点意气高,目空一切口气豪。
执著欢喜和显示,难大如山怎样消。
本应越学越理智,更加谦逊知玄妙。
佛法无边无穷尽,无限法理怎尽晓。
慈悲 (略)
修改与评注:第一首“困难”的第三句“意志薄弱难如天”,“天”可喻高,不宜喻大,因此把“天”改为“山”。第二首“致亲朋”,因诗中写的内涵实际上是谈的“同修”,即使同时又有“亲朋”关系,也不能置于“同修”之上。因此标题改为“致同修”。原诗两个主韵脚“绊、船”一仄一平,于四句的小诗不宜,但首句尾字“缘”入韵而且是平声,因此改变第一、二两句的顺序,使主韵脚“缘、船”同为平声。同时,将首句“吾等之缘皆法缘”改为“同修之缘皆法缘”。第三首“致自心生魔”,标题不妥:按作者所描述的情形来看,那位同修只是“显示”心比较重,常人中那种自夸、说大话的习惯没有修去(或者还没有意识到应该修去吧),但远远没有达到师尊所说的“自心生魔”那种成度。我们修炼人是有功的,把他说成“自心生魔”可能就真把他往那个方向推了。我们应该把他往回拉。可以给他诚恳的指出来,我们心诚,他可能会接受并改正的。但作者所写的问题也不止他一个人存在,因此也有发表此诗的价值:可以给这些人劝告和警戒。所以将标题改为“防止自心生魔”登载了。
以下对作者没有登载的几首诗稍加解释。
祝福--致有缘众生
守住心中善念慈悲,诚心礼拜天地众神。
遇事真诚善良忍让,佛光普照如意出尘。
这首诗是写给“有缘众生”的。不管作者这个“缘”指的是“得救”还是“得法”,要众生去“诚心礼拜天地众神”都是不恰当的。别说那些乱七糟八的小神、邪灵了,就是几大正教中的信徒,现在大多数都被障碍住了。我们再叫他们去“诚心礼拜”那些“天地众神”,可能就加大他们的障碍了,甚至把人家毁了(如果信的神干扰正法進程)。所以这个话是不能说的。
显示(一)
眼盯他人执著笑,带着显示去说道。
碰壁血流头发晕,方知静心向内找。
显示(二)
做点好事心狂跳,很怕被人不知道。
理智不清心显示,淋盆凉水方悟道。
从上面两首诗和前面分析过的“致自心生魔”来看,作者似乎特别看不惯“显示”心重的人。好的一面是:作者自己可能没有什么显示心;但从另一面来看,作者一看到这种人就反应如此强烈,字里行间都让人感到怨愤之气往外冒,会不会也是师尊故意安排,以此来点悟你、要修去自己某种心啊?再说,我们修真善忍的,要对同修善意相帮,互帮共進,形成一个整体才好。你在这方面比他修得高,也可能别的某方面他比你修得好,如果他也写这种带怨愤的诗来说你,也给你来个“碰壁血流头发晕”,也给你头上“淋盆凉水”,你自己可能也不接受啊。我们大法弟子写诗也是修炼啊,修炼就要将心比心、向内找,才能共同提高。
《情》
情是一朵花,盗取人精华。它也是物质,你要去掉它。”
--此乃听一同修所作,对此有感而仿作《情》、《慈悲》
情
情是一朵花,我要连根拔。
坦然舍净它,或(生出真慈悲,)众生齐升华。
作者听说的那首诗,把“情”比作“花”,是合乎常人心态的,但不是修炼人的心态。因为“花”一般总是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常人认为真正的“情”是美好的,我们不这样看,这里有本质的差别。但说“情”要“盗取人精华”似乎就不很恰当,换作“欲”倒是可以的。作者要把情“连根拔”也是不可能的,在常人中突然间甚么情都没有了,那不可能,否则就一步成佛了。只是不断的修去,化作慈悲,和修炼的过程是同步的。另外,韵脚“拔”是入声、“华”是平声,也不合我们的要求。
原稿:同修缘
四目灵闪心意通,为寻圣主别大穹。
历尽千秋万劫苦,二贤幸成师尊童。
金刚之志满在胸,勇猛精進超大雄。
坚定稳走恩师路,重塑金身法中溶。
修改与评注:此诗末句“重塑金身法中溶”的“塑”改为了“铸”。“塑金身”在常人中是指在庙里立一座泥塑木雕、外涂金粉的神、佛像,而“铸”则是全部用金“铸造”而成的。虽然两个字都是比喻用法,但后者显然比前者好。特别是,前者还可能和原来那些神混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