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书笔谈(四十)

刘如


【正见网2018年09月13日】

【原文】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字词义解释】

(1)壮:大,长大。(2)行:力行,实践。(3)致:尽力。
(4)泽民:施恩泽于百姓,即造福百姓。(5)扬:显扬。
(6)名声:名誉、声望。(7)显:荣耀。(8)光:荣耀、光耀。
(9)前:指祖先。(10)裕:富足有余,指福荫。
(11)后:指后世子孙。
(12)遗:留下来。(13)满:充盈、全部充实。
(14)籯:竹箱。(15)惟:仅、只有。
(16)一经:一部经书,这里指的是《三字经》。
(17)勤:勤奋上进。(18)功:收获。
(19)戏:玩乐嬉戏。(20)无益:没有好处、没有帮助。
(21)戒:警惕。(22)哉:语助词,表示感叹。
(23)宜:应该、应当。

【译文参考】

一个人在年纪小的时候努力学习,长大后要身体力行,发挥所学。对上可以辅佐君主,为国家效力;对下造福人群,为百姓谋福利。这样不但显扬了自己的名声,同时也荣耀了父母,而且能光耀祖先,福荫后代子孙。

一般人留给子孙的是满箱的金银财宝,而我教导子孙们的,是要研读三字经,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只要肯努力的学习,一定会有好的收获,如果只顾着嬉戏玩乐不肯上进,必定没有好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引以为戒,并且应该努力才是。

【读书笔谈】

这是《三字经》最后一课,也是劝学的最后一课。点明读书做学问的主旨和目的,就是为了长大后能帮助国君管理好国家,救助百姓,为的是天下苍生的福利。这本就是历代儒生的目标和大志。也是这本《三字经》启蒙学童的主旨所在,意思是说,今后要记住自己读书的目的,要好好求学认真读书才是,否则一生碌碌无为,毫无价值地活着。

《三字经》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遣。”作为开端,点明教育之本是为守护人的善良本性,也就是说,人读书受教育,为的是懂得如何善良地做人。即使长大后做学问治理国家,也是基于这一点。因为进一步研读四书五经成为有修养的品行端正的君子,然后研读历史,借鉴智慧和教训,明治国要领,以高尚的道德发挥才智,这样才能为国家百姓效力,终身致力于以德服人,行善事,救济天下苍生。此为儒生的大志,也是以善为基点的。

所以说《三字经》是一部通俗的《论语》,把孔子办教育的宗旨,最后目标,以及如何一步步深入学习的顺序和方法都写出来了。并且十分通俗。使它可以成为自学儒学的指南针。

最后几句,说的是教育的重要,让父母和孩子都明白,学习经书懂得做人的道理,比金子更加可贵。以此勉励勤学并作为结语。

整部经书就是围绕劝善来劝学,也是传统教育最本质的地方,从不把技能放在第一位,而今天的教育正好本末倒置,所以整个社会才出现了令人头疼的诸多乱象和问题,看来回归传统势在必行。

【故事天地】

师旷劝学

师旷是晋国的盲人乐师。他非常善于辨别音律。《吕氏春秋.长见》中记载:晋平公铸了一只大钟,招来乐工鉴定,都认为音调是准的。唯有师旷说:“音调不准,请重新铸造。”平公说:“所有的乐工皆认为是准的。”师旷说:“后世有知音的,会知道钟的调不准。”后来经卫国的乐师师涓证实,果然钟的调不准。

师旷不仅是一个乐工,他还常向晋平公劝谏,表达自己的治国主张。下面要讲的是《说苑.建本》中记载的师旷劝学的故事。

有一天,晋平公问师旷:“我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但恐怕已是暮年,太晚了。”师旷说:“那您为何不点燃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人臣的随便取笑君王的?”师旷说:“我这个瞎子哪敢取笑国君呢?我听说,年少时好学,好比初升的太阳,阳气充足;壮年时好学,好比正午的阳光,光辉炽热;老年时好学,好比燃烛的光亮。蜡烛的光亮虽不及太阳的光辉,但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一个更好些呢?”晋平公听后,称赞师旷“说得好极了!”

铁杵磨成绣花针

李白是唐代有名的诗人。他小的时候很贪玩,觉得天天在学堂里读书很枯燥,所以常常丢下书,逃学出去玩。

有一天,他又逃学了,一个人在外面边走边玩,后来走到了河边,突然,他看到前边有一位老婆婆蹲在一块大石头旁,拿着一根铁杵在石头上来回的磨。李白非常好奇,就走上前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笑着说:“我正在磨一根绣花针呢!”李白惊讶的问:“这么粗的一根铁杵,怎么可能磨成很细的绣花针呢?”这时老婆婆抬起头来,看着李白说:“是呀!这铁杵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

李白听了老太太这一段话,忽然明白了。他想:“读书不就跟磨绣花针一样吗?我为什么不好好的用功呢?”从此以后,他不再逃学了,而且立志要好好读书,后来成为一位有名的诗人。

(注:根据正见网《三字经》教材改编)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

连载